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本站提供
高一语文下学期咬文嚼字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qingsong8.com
高一语文下学期咬文嚼字教案
一、课前交流
上课前先送给大家一句卢梭的名言: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哪位同学来谈谈你的理解?自己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是绝版的。
二、新课导入
都说实验班的学生特别的优秀,我就先出几个题目考一下大家。
(一)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词用的恰当吗,如不好,请修改。
1、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浓。
--宋祁 《玉楼春》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一“闹”字表现出两个sheng字(1)“声”,闹字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2)“生”,“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3、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入海流”这一倒装有一股强劲的力量,“流”字发音舒缓绵长,放在句末,可以想象黄河宽广辽远、浩荡千里的形态;“入海”这一瞬间景象可以想见黄河惊涛骇浪、奔腾咆哮的气势。
这里学生首先说的肯定是对仗的问题――“流入海”和“依山尽”不对仗,教师引导进一步探讨,如果把“依山尽”改为“尽依山”如何?而且我们平时说“小河流入海”,而不说“小河入海流”(教师故意拖长音)。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明白这里只所以用“入海流”主要是表述对象――黄河的缘故,理解黄河的宽广辽远、奔腾咆哮的气势。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课件 高一语文下册教案,大小:32.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