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作文观后感《老大的幸福》观后感

《老大的幸福》观后感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12-13 18:29:17   浏览次数:715  栏目:观后感
标签: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观后感怎么写,http://www.qingsong8.com 《老大的幸福》观后感,
《老大的幸福》观后感

最近在央视观看范伟主演的《老大的幸福》。观众刚为央视播放完的《乡村爱情故事》中少了范伟客串的王大宝的戏而感到遗憾的时候, 央视这次好像特别地善解人意, 接着就推出范伟主演的电视剧大餐, 央视这样的安排确实有些出了意料, 本山大叔的老搭档范伟有好多年没有上春晚了, 对范大脑袋的人气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虽然虎年春节晚会上范伟依然没有露脸, 但主演的电视剧还是在正月里就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推出, 也弥补了范伟和广大电视观众的缺撼吧。

我发现剧中范伟所饰演的"老大"的人物原型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剧情紧凑、细腻不拖泥带水、人物刻画准确到位, 画面清晰优美且质感好, 如此精良的电视剧肯定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剧中不经意间体现的城乡差异, 既让人忍俊不禁又无可奈何, 因为这就是现实, 令人叹为观止, 唏嘘不已!

《老大的幸福》这片名还真是忙唬人的!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现在中国人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像电视剧中家庭成员排行的意思已经很少用了, "老大"一词现在已经异化为某种特殊含义的代名词, 就像当年柯受良的一首歌《我不作老大好多年》中的"老大"一样, 之前看到央视的广告时, 我还以为这次范伟放弃了以前的戏路, 饰演一个社会混混"老大", 最后3月4日首播时, 才明白"老大"范伟还是原来的范伟, 那个农村或小城市里的憨厚、善良但又有些狡黠的小人物范伟。

不论是小品中, 还是影视剧中, 范伟饰演的小人物角色, 都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点, 有些善良、有些憨厚、还有些狡黠, 是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小人物形象, 比方说小品中的范大厨师、电视剧《刘老根》中的药匣子、电影《大耳朵有福》中的退休工人、《看车人的七月》中看车人, 都是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这一次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 范伟所饰演的老大, 在人物形象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 也许范伟还不敢做新的尝试。剧中的老大是宾馆里的一个足疗师, 经过婚姻失败和下岗, 是个标准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 他父母早逝, 作为长子他承担起抚养弟妹的责任, 绝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但他也有狡黠、贪小便宜的弱点, 比方说他在街上花700元钱, 买了一个赃物手机, 而且失主找上门来后, 他并不想归还手机, 又自作聪明地将手机内的通信录抄送给失主, 这是典型的范式喜剧中的桥段。

电视剧还只是开始, 整部电视剧的剧情还不能总体的评价, 但开始的剧情中"老大兄妹聚会"的情节, 明显的过于粗糙, 有悖于生活基本常识, 老大含辛茹苦, 将弟弟妹妹抚养成人, 弟弟妹妹在外面发展, 不论是经商、为官、还是当演员, 个个都小有成就, 回到老家, 似乎全部是呼风唤雨的人物, 弟弟妹妹个个都有出息, 第一个知道的应该是老大才对, 为什么满城的人都知道了, 而只有老大被蒙在鼓里呢? 老大既然对弟妹们那样的关心和爱护, www.qingsong8.com为什么弟妹们出去后, 就全部和老大断绝音信呢? 他们发达了, "幸福"好长时间了, 却独独忘了自己的"大哥"? 这些弟妹还有良心吗? 这其中若没有什么特别的隐情的话, 应该是一个十足的"BUG"了, 这部电视剧的剧本范伟号称是"三年磨一剑", 三年整出来的剧本有此"硬伤", 确实有些不应该了。

在这部电视剧中, 老大在弟妹未回家相聚之前, 似乎是过着平静、幸福的日子, 而在弟妹们的眼中, 他过的日子太苦了, 所以弟妹们将他接到大城市里享福去了, 但在城里老大并没享受到弟妹们所谓的"幸福", 从而向观众们诠释一种范式的所谓"最朴实、最纯粹的幸福观"。老大的日子过得是不是幸福, 并不应该只是范伟说了算, 老大未进大城市之前的生活状态, 不仅仅是弟妹们看见了心寒, 我相信没有一个电视观众会认为老大过的很幸福, 特别是当自己知道弟妹们都发达了, 而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感激自己, 我想老大的心情更加痛苦才是, 从"家祭"时老老在父母坟前叨唠时的孤独背影, 就可以领略到老大时悲哀、失望的心情, 所以说老大的幸福, 只是老大心中虚拟的幸福, 范伟所要表达的幸福的主题, 如果用一个小品来表达, 也许会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精品, 但硬要做成一个长篇电视剧, 反而会弄巧成拙、漏洞百出, 小人物只有小的智慧火花, 是成不了大思想家的。

总之, 《老大的幸福》贴近生活, 还原生活, 真实性很强, 是值得一看的制作精美的电视剧!

 

写观后感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老大的幸福》观后感,《老大的幸福》观后感
标签:观后感,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观后感怎么写,观后感

《《老大的幸福》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