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中考 高考 阅读 句子 科普 评语 计划 总结 诗歌 竞赛 教育学习 | 作文大全 | 试题课件 | 诗歌大全 | 百科知识 | 文书写作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范文写作各类材料经验交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1-01 15:13:20   浏览次数:533  栏目:经验交流
标签:经验交流材料大全,班主任经验交流,http://www.qingsong8.com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2.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这20个字,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展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农村形态。(1)生产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为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生活宽裕。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3)乡风文明。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4)村容整洁。就是要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村舍整洁卫生,布局科学合理,社会治安良好,农民安居乐业。(5)管理民主。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利益,使农民享有更多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亿万农民来说,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对全国人民来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现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这一历史进程。比如,从20xx年起,全部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种地纳粮,天经地义。20xx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将为农民每年减轻900多亿元的税收负担。广大农民为此欢欣鼓舞,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实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依靠农民,继续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论语》中讲到的“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小康社会”、“大同社会”的描述,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在存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为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和保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六条基本特征,内容十分丰富,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给我们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六条基本特征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物质基础、加强政治保障、巩固精神支撑;和谐社会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我们还要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长期奋斗。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也就没有社会和谐。要在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和冲突容易积聚,并有可能在薄弱环节引发社会危机,造成不稳定。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及时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促进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

    4.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翻开人类社会发展史,从野蛮愚昧走向文明开化离不开创新,从初级文明向高级文明迈进仍然离不开创新。一个创新精神旺盛的民族,即使暂时处于落后状态,也必然会后来居上,领先于未来。可以说,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构筑起捍卫国家安全的防线;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迈开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使中国的粮食产量有了一个大的跨越;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推广,使古老的中文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靠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以华为、海尔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昂首挺胸“走出去”,等等。事实表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大全,班主任经验交流,各类材料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