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规划中,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面对这样全局性方略国策,档案部门怎么办?全市农村档案工作情况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先后深入到一些乡、镇、村和农户进行了调查,同当地的党政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进行交谈,进一步了解了全市农村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村级建档工作现状
做好村级建档工作对于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传播农科知识和技术、编史修志、招商引资、解决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内江市召开全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拉开了村级建档工作的帷幕。几年来,我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农办、农业局等部门的配合下,利用乡镇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会代训、下乡专门指导、调研等形式大力宣传,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村级建档工作的有序开展。从全市行政村建档情况看,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成绩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14个乡镇2074个村(居委会)中,已建档828个,建档率为40%。建档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威远县20个乡镇323个村(居委会),全部建档,建档率达100%,是全市三县两区中抓村级建档工作做得最好的,在很多地方村级建档工作仍相当薄弱,还需要各级政府、档案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几年来,我市的档案部门为搞好村级建档工作做了积极努力,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了切实推进全市村级建档工作,我市各级档案部门都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宣传、讲解村级建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村级建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搞好村级建档工作是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搞好此项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制定办法、规范管理
为了规范村级建档工作,各县(区)档案局加强了调查研究,了解村级政权的职能职责、工作方案以及档案管理的现状,摸索村级档案管理新办法,威远县、东兴区档案局相继制定了“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及分类大纲”等业务规范,东兴区政府办批转了区档案局“关于做好农村二轮土地承包资料立卷归档工作的通知”,区档案局相继制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档案管理体制、认真做好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东兴区政府20xx年专门印发全区档案工作意见,要求全区完成村级建档60%,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档案工作制度,促进了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村级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村级建档工作的质量,各地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了档案人员的培训。针对村级资金困难,档案人员文化程度低,居住地分散等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会代训”、“现场指导”、“集中示范”等方法进行,鼓励有条件的村派员参加市、县(区)培训,组织参观学习,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培训,提高了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村级建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抓好点型、以点带面
由于村级建档涉及面广、基础差,很难一下子推开。必须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因地制宜、抓好点型、以点带面。威远县以镇西镇肖兵村、正荣村、严陵镇平山村为突破口,利用各村在解决厂社、社社纠纷中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提高,适时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建立完善制度、健全管理网络、购置设施设备、规范整理档案,肖兵村成为达到档案工作市级先进标准的第一个村,为该县村级建档树立了典型,促进了工作的全面开展。资中县以小康村建设为切入点,在水南镇乘家村、明心寺镇田坝村试点,积累经验,然后推广,通过典型引路,使其他的村在建档工作中有先进可学。
5、搞好协调、齐抓共管
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了与涉农部门的配合、协作,尽最大努力争取乡镇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将村级建档工作纳入规划和目标管理,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指导,广泛宣传,加强村级文件材料的形成和收集,强化对二轮土地延包、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农村中心工作的档案管理。通过以上措施,使村级档案工作形成了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a市村级建档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档案意识薄弱
大多数行政村的领导缺乏基本的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没有摆正档案工作在村整体工作中的位置,认为没有档案照样干工作,档案里出不了粮食,增加不了农民的收入。
2、档案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
我市行政村编制一般为四人,还有部分村为三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或村主任兼文书,致使部分行政村没有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及明确的兼职档案人员,自己负责的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自己保管,档案管理混乱。大多数行政村没有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对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因而造成档案材料丢失严重,甚至有的村无档案可查。
3、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行政村的大多数档案人员没有经过档案行政部门的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知识,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分类等归档程序不了解。档案人员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文件,案卷质量不符合要求。
4、文件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
一般来说,村级档案材料大体上有10多个类型。(1)党政公务文件材料;(2)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3)农业现代化,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建立农科信息网络等形成的农科档案;(4)与农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如社会养老保险、婚姻、计划生育、农民医疗统筹、土地承包及流转、宅基地管理等形成的文件材料;(5)办理身份证、户籍迁移等形成的文件材料;(6)村委会选举工作文件材料;(7)村务公开过程中形成的档案;(8)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档案;(9)村干部、职工、复员退伍军人、烈军属、烈士名册等;(10)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定购、派购、购销贸易协议等;(11)土地证、土地承包合同、山林定权发证等权属档案;(12)土壤普查、经济普查等普查性文件材料;(13)自然灾害及抗灾救灾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14)刑事、民事纠纷案件材料;(15)乡规民约;(16)家谱、族谱、志书、村史等;(17)其他。这些文件档案材料,大多是表格式、证件式、簿式。它是我国农村政权建设,科学文化进步,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反映了我国农村的变化过程和历史面貌,是党和国家制订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九亿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乡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除与乡镇或社、村(居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它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级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文件材料极不规范,“三笔一纸”、任意用纸、规格不统一的现象严重。
,村级建档工作现状和对策《村级建档工作现状和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