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档案保管环境、条件差
就我市而言,多数行政村建有村办公室,但是仍有部分村无办公室,在村支书或村主任家里办公。由于村干部属半工半农,除开会或上级领导、有关部门检查工作到村办公室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或在家中,存放档案的办公室长期无人看管,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少数村的档案保存在村干部的家里。鉴于此,有的乡镇将村级档案安排在乡镇办公地点委托有关部门代管,但不利于利用工作的开展。
四、改进措施及对策
1、健全机构,完善体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乡镇、村级档案管理网络,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档案室,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成立以乡镇分管领导、党政办(行政办)、行政综合档案室档案干部、联系村乡镇干部、村支书或村主任等为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配备政治可靠、文化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村文书或其他专干为兼职档案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村级档案工作整理归档、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及保管期限表等档案工作业务规范。不断促进和完善行政村的建档工作。
2、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及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一班人的档案意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利用乡镇、村干部会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及其它涉农工作的法律法规,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乡镇村干部的档案意识,提高对开展村级建档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3、加强对乡镇、村档案干部的档案工作基础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可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到乡镇,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场指导授课,操作示范。
4、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行政村的办公条件及档案保管条件。由于我市大部分行政村几乎没有经济收入,乡镇人民政府可在财政收入中统筹安排,拨出一部分资金,集中采购档案装具,条件好的乡镇可为行政村添置档案专用柜及防火、防虫等保护设施,逐步改善所辖行政村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确保村级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5、规范村级文件材料,严禁“三笔一纸”,重视收集工作。要把反映本村党组织、村(居)委会工作历史面貌和村级行政管理、村级建设和发展、涉农项目、扶贫开发等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各类文件材料、表、册、记录等收集齐全、完整,确保村级档案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总之,我市村级建档工作在市级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人员素质不高,经费欠缺、材料形成不规范、收集不齐全、保管保护条件差等问题,建档面也不够理想,建档工作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和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重视和支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乡镇、村级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 章来 源 文秘,村级建档工作现状和对策《村级建档工作现状和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