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方法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3-23 17:04:22   浏览次数:694  栏目:历史教学方法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http://www.qingsong8.com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三、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教法建议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教师可就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例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2、“公车上书”一目,教材所占篇幅很少,教师可利用“公车上书”的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则从多方位加以引导。
  3、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主要是指它冲破了长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
  4、“百日维新”一目,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关于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例如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时,为什么不见兴民权、设议院或是立宪法等措施呢?”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多大作用?”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会不会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化?”等等。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了解变法法令虽对封建顽固势力做出了一些让步,带有较多的局限性,但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5、关于变法的失败,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历史讨论,验证下列说法,例如:“康有为多次上书,显示当时官民向上陈述政治主张渠道畅通”,“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中国最大的维新者和爱国者”,“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使维新派实施变法全无障碍”,“‘举国欢蹈鼓舞’,‘人人皆谈西学’表明变法在全国深得人心”等等。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六、问题探究
  1.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的多元化。
  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
  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2.假设:“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
  让学生讨论,不必给答案,可以告诉学生到哪里去寻找有关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活动与探究
  1、将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却失败了,从而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轨迹。
  2、“自由阅读卡”叙述了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的故事(课前已发),你还了解哪些维新人士向传统陋习挑战的事例?你受到哪些感动?下一课我们再听听你的议论。
  目的:引导学生自动阅读,交流信息,表述史实,提升认识。
  八、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本课《戊戌变法》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并不是变法的日日夜夜,而是维新人士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所作的努力与牺牲。尤其,以谭嗣同的慷慨就义,最为特出。所以,本课的课后教学活动,是设计课后的模拟历史剧,由学生进行编写剧本并从中选择较好的编排历史剧,教导学生、安排演出,目的在让学生加深印象,有所感动。
  九、教学过程(另页)
  十、板书设计
  一、背景
  1、严重的民族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与继承
  4、康梁的维新活动(上书、保国会)
  二、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标志: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
  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3、内容评价
  三、戊戌政变
  1、戊戌政变
  2、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操作

问题

探究

效果

导入

电影《谭嗣同》就义片断

借助影片提问:见教法建议1,通过设问,导入新课

使学生初步了解戊戌变法中六君子事迹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及其探究欲望

 

 

 

 

 

 

 

 

 

(一)             

 

显示图片①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图②八国联军侵华图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对此中国各政治势力将作出的反应?

使学生思考回顾、阅读更深刻了解当时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资产阶级发展情况

学生归纳概括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状况及其政治态度

显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康、梁图片及课本“公车上书”插图

①公车上书为何是爱国思潮变成政治运动的标志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看图,阅读教材、讨论,并请学生归纳概括

能够让学生明白公车上书是爱国思想与救亡运动的结合

②《应诏统筹全局折》为何是维新派的实政纲领

得出结论:《应……》规定了变法的具体措施

(二)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教师板书1、标志《定国是诏》

分析“国是”与“国事”

提问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概括

区别两个概念

显示光绪帝图片

提问:作为清王朝统治者为何支持资产阶级的改革以及其有无实权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发言

得出结论:光绪帝根本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无实权的光绪为失败埋下伏笔

投影:变法内容及施政纲领中有关措施

问题:见教法建议3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代表总结

学生认识到此次变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及维新人士的策略性,但认识到其变法的意义

(三)

投影显示:①图片:慈禧、袁世凯、戊戌六君子  ②谭嗣同死前所念的诗“去留肝但两昆仑,

问题:①三者之间的活动   ②谭放弃生的机会是否值得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①,自由辩论、讨论②

使学生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的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赋于人的多元化思考历史

教师总结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强调其爱国性和进步性

小结

课件显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脉络

要求学生有机地将内容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寻找事件间的联系,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间的各个方面

学生易于将知识连成整体,较易理解、记忆、掌握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标签:历史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