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开发、建设以宋城墙、包公府衙为重点的古宋城文化景区,将其建设成为XX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名市的主要支撑点、文化产业的经营基地、旧城改造的示范工程,延续城市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城市独特的人文个性、风格情调得以凸显。规划整合城中路,正东路等端州城区的骑楼街,对临街建筑实行穿衣戴帽,形成特色商业街。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行政中心、科技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筹建,推动东部新区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新城市中心雏形。鼎湖城区重点发展坑口片区及凤凰片区,建设罗隐民营科技工业园和风华信息产业园,以大学园区和泛C三角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带动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带的崛起。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成果。分期分批对中心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改造,营造绿化精品,实现一路一灯一树,构建城市道路(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qingsong8.com查看)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化体系。继续完善原有城市公园的绿化配套,建设黄蜂岗、东湖、梅庵岗、岗头、龙顶岗等一批城市公园。有计划地在一些城市广场、公共绿地适当配置造型新颖、艺术品位和造诣较高的雕塑。形成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公共绿化为重点、道路绿化为骨架,专用绿化、庭院绿化、家居绿化为基础的城市绿化格局,环绕中心城区的绿色屏障日臻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到20xx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重视抓好七星岩景区、牌坊广场周边、鼎湖牌坊广场周边和西江沿岸建筑物的景观装饰,在高层建筑规划建设霓虹灯,营造中心城区的亮丽夜景。从而使中心城区达到绿化有层次、美化有品位、净化有情调、亮化有特色的良好效果。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市政管理局、市文化局、市教育局
西江两岸要以优化、美化江岸景观为重点,切实搞好规划布局和建设,堤路的绿地做到乔木、灌木、绿草有机搭配,突出其休闲、健身的功能,营造靠江、亲江、通江、透江的风格,树立独特的城市景观形象,形成赏心悦目的滨江景观带。妥善保护西江四塔,有序开发西江三峡旅游资源,建设依山傍水的羚山郊野公园、龟顶山森林公园。整合阅江楼、崧台书院、文庙、文昌阁、朝圣街,形成明式建筑群和古文化街区,重现“江楼晚眺”的美景。加快白沙龙母庙的重建步伐,显露“白沙夜月”的风韵。完善砚洲包公楼、砚坑、贝丘遗址群等在内的砚州文物区。让大江东去、百舸争流的美景与具有深厚底蕴的特色文化风貌共存。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局
(四)加大力度解决三大薄弱环节,夯实文明城市的基础。
针对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按照文化名市建设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探索文化招商的路子,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引进民资和外地资本,在今后几年重点抓好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多功能电影城、图书批发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市科技中心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将这些设施建成档次、格调较高的标志性建筑物,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
针对社区建设滞后的主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工程切实抓好。在住宅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规划部门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文体设施项目纳入整体规划,严格按规划执行。要从改革和完善社区体制、组织、队伍、职权着手,抓好社区居委会建设,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公司在维护社区秩序、搞好环境治理、加强社区教育、开展社区服务、活跃社区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要调动区域内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搞好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有一定规模的社区要建设小公园、小广场、文体活动设施等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创办市民学校,组建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社区义工队伍。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端州区政府、鼎湖区政府
要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改革和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各级管理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解决责任不明、关系不顺、推诿扯皮、效能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特别要组建好综合执法队伍,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要选准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城市文明形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整治城市交通秩序,人车各行其道,形成安全、通畅、有序的交通秩序;二是整治乱停放、乱拉挂、乱张贴、乱搭建、乱摆卖、乱堆挖等“六乱”现象,整治路边市场,引导入室经营;三是整治内街内巷和“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100%;四是消除饮食大排档污染环境,建筑工地和娱乐场所噪声扰民的现象;五是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的管理;六是加强对沿街广告牌整治。
责任单位:市市政管理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爱卫办
(五)强化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全面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以实现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打造岭南绿色之城。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和绿色消费理念,选择珍惜爱护资源、保护环境、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采用“生态链”的方式刷新工业模式,大力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加强水环境、空气环境和卫生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开展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专项治理,严格控制建设工地扬尘,抓好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抓好鼎湖污水处理厂的筹建,城东新区实施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旧区实施截污工程,增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和截流纳污能力,辖区西江河段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标准。到20xx年,城市环境质量全面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小于60分贝,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建设局
(六)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建立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医疗保障机制和卫生监督体制,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健康水平、主要生命质量指标和医学科技水平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成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除四害”工作,把“四害”密度控制在考核标准以内。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强化日常检查检测,严格食品生产、销售“准入”制度,杜绝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广泛开展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活动,全面提高基层单位卫生达标水平。建设高标准的市疾控中心,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疾控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完善阵地,创新方式方法,扩大覆盖面,使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考核标准要求。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