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指导方针,找准工作方位,大力提高服务贡献率
党的十七大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立足以质取胜”、“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一系列要求。做好检验检疫服务工作,对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立足促进发展,确立指导方针。根据*检验检疫职能和服务工作要求,确立了我局的指导方针,即“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热情服务、促进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用这一方针指导和规范检验检疫工作,把落脚点放在促进外贸发展上。二是实施主动服务,通过作为赢得地位。跳出检验检疫“小圈子”,站在*外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的要求,确定思路、谋划工作、制定措施、开展业务。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为市委、市政府出主意、当参谋,做好服务工作。通过有效作为,赢得党委、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认可。三是摆正把关与服务的关系,通过服务体现把关。克服单纯为把关而把关的偏面思想,做到寓把关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实施把关。将把关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帮助进出口企业解决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把关有效性和服务贡献率上。四是调整工作思路,实现工作重心前移后推。针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转变工作模式,实现工作重心前移后推,以更好地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要尽快由对最终产品检验把关为主转到对原料和源头的监控上来;由对出口产品施检为主转到对生产加工过程监管上来;由以检验检疫部门把关为主转到以企业自我把关为主上来;由对产品的数重量、规格、包装检验为主转到对安全、卫生、健康、环保项目的控制上来;由行政命令式监管转到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上来。
二、发挥调节职能,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用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对进出口产品采取有“保”有“限”措施。对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出口的产品,对低能耗、无污染、低风险、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对高新技术和机电出口产品,加大扶持力度,减少中间环节,力求快验快放,促进更多更好地出口;对国家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设备,从严检验检疫,提高把关有效性,把不合格产品堵在国门之外,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二是指导帮助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更好地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引导帮助企业由原料型向成品型、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由半成品向成品、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生食品向熟食品转变,以延长生产加工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三是落实以节能降耗、绿色环保为重点的“帮扶企业措施”。帮助企业获得国外节能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扩大环保、节能、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四是扶持和鼓励自营进出口。结合对代理报检企业的整治,支持出口企业由委托转变为自己报检报验,由委托代理进出口转变为自营进出口。
三、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帮扶力度,大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扩大农产品出口,是促进“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与兄弟市地相比,*市农产品出口比例偏低、总量过小。我局将采取积极措施,大力促进农产品出口。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源头管理。今年,拟对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进行全面规范和登记,突出抓好出口桔梗种植基地、原料收购和生产加工的全面规范,以确保原料安全和产品质量,维护*桔梗出口的行业优势。二是推进区域化管理,净化出口农产品种养环境。拟在沂源县进行区域化管理试点。依托沂源具有的农产品优势,在去年与县政府建立促进农产品出口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指导帮助该县从出口兔肉等动物源性产品到出口水果、蔬菜等植物源性产品,按照“两导三动”(政府主导、国检指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社会行动)的模式,在沂源实行区域化管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整顿和规范农兽药市场,取缔违禁药物,为农产品出口提供量大质好的原料。三是积极推荐国外卫生注册。将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推向国外市场。今年,在沂源海达公司兔肉产品出口欧盟的基础上,帮助其打开韩国市场,实现出口兔肉的成倍增长。四是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情况等优势,无偿为农产品出口牵线搭桥、调剂余缺。利用南济青高速开通拉近*南部与海港空港距离和直接受潍坊、临沂两个农产品出口大市的辐射影响,介绍和引入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使*有更多农产品出口创汇。今年拟指导帮助面粉、腌渍菜等多个新的农产品品种出口。
四、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扶优扶强,培强做大出口业务
一是继续帮助指导企业利用好普惠制、优惠制政策。通过举办培训班、到企业宣讲,利用窗口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帮助企业熟悉、掌握和用好、用活、用足该项政策,从中得到更多实惠。通过积极引导帮助,确保在去年为企业创造实惠2.8亿元基础上,突破3亿元以上。二是扶强助小。对龙头骨干企业,实施重点帮扶,培强做大出口业务。对纺织、化工、机电、汽车制造企业,凡能推荐为一、二类企业的,积极帮助建立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开展相关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以提升管理层次,使更多企业进入一、二类企业行列。力争到年底使一、二类企业在去年6个和53 个的基础上,增加到12 个和68个。在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帮扶的同时,对那些产品适销对路、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新上企业、初次出口企业,积极进行指导帮助,培育快速发展。通过有针对性地帮扶,争取今年有20个以上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三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减免规费政策。对出口免验产品全部免收检验检疫费;对出口活畜、活禽、水生动物全额免收检验检疫费;对其他出口农产品一律减半收取检验检疫费;对于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入境原料价值占50%以上的出口货物,品质检验费按70%计收;对完成型式试验的出口机电产品品质检验费按70%计收。
五、严格依法把关,强化入境检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是通过严格把关,大力提高进境货物检出率。尤其对棉花、旧机电、大型成套设备等容易检出问题的进口产品,要从严把关,把疫病疫情、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和不合格商品堵在国门之外,保护工农业生产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二是通过严格依法施检,对不合格产品、欺诈行为,依法对外出具索赔证书,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进口的大型成套设备和旧机电产品,在及早与有关部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及时与企业沟通联系,适时衔接安排好装运前监装检验、到货后检验等事宜,把问题解决在装运前、解决在国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时间、精力的浪费。对外商以设备投资的项目,要严格做好价值鉴定工作,防止以次充好、以旧顶新、低价高报等欺诈行为的发生。
六、利用自身条件,立足帮促提高,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提前介入,超前指导。尤其对“两证”(卫生注册登记证和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的新建企业和改造企业,在规划布局、图纸审核、工艺流程、原材料选购、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前介入,从检验检疫角度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力求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避免投产后因“先天不足”而重新改造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二是利用检验检疫人才、专业、技术等方面优势,无偿为企业培训业务骨干,提供业务咨询。利用举办培训班、深入企业宣讲、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解决业务技术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提出的要求,帮助企业建立起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起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起覆盖整个进出口企业的质量监管网络,并确保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转,实现企业产品由检验检疫部门把关为主到主要由企业自我把关的转变。
,检疫局服务外贸发展工作意见《检疫局服务外贸发展工作意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