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看政治体制改革对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总的讲,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6个方面: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监督机制、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应于民主建设,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应于法制建设,有加强立法工作、司法改革、依法行政;对应于党政关系,有党政职能划分和管理权限划分;对应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有财权划分、事权划分、人权划分;对应于监督机制,有党内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对应于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转变职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精简机构人员、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可以看出,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与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都是对干部工作提出的要求。其次看经济体制改革对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的9个方面内容,都与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比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对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调整所有制结构要求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人才流动渠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干部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劳动就业、金融保险、财政税收三项制度改革,对干部队伍结构调整及专业培训提出了要求;健全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内在地包含了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同样对干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三)新时期干部工作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干部工作的发展方向,简要地说,就是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三化”是江泽民同志20xx年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他说:“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20xx年,这个要求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写入了十六大报告。
所谓科学化,就是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干部工作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各类领导人才成长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建立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监督等方面及各个环节的有效机制和科学方法,做到全面准确地识别、客观公正地评价、有的放矢地培养、量才授职地使用、持续有效地激励、严格及时地监督干部。将科学化放在干部工作“三化”的首位,有着重要意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的民主才是我们所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同样,也只有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制度,才能发挥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没有科学化作前提,简单地讲民主化、制度化,是片面的,甚至有时是有害的。
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人机制。一是标准要科学。选什么样的人,德的标准,才的标准,不同的职位标准,不同的层次标准,班子的结构标准,都要讲究科学,不能笼而统之。二是制度设计要科学。常常有这种情况,一项制度看起来是好的,但实行起来,有时效果不一定好,领导不满意,群众意见也很大。问题就出在制度的具体设计不科学上,结果动机与效果不统一,事与愿违。同样是民主推荐,有的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民意,有的不一定客观、全面地反映民意,甚至扭曲民意;同样搞公开选拔,有的地方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也有些地方不理想;同样竞争上岗,有的单位上的满意,没上的也能接受,而有的单位则上上下下意见一大堆;同样是配班子,有的结构合理,有战斗力,有的单个看都是能人,但始终难以和谐共事,整体功能不强,都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三是方法要科学。原则与方法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原则讲方法,是没有目标、不切实际的方法;离开方法讲原则,是空洞无物、难以坚持的原则。同样是党管干部,对党政干部、事业干部、企业干部,管法不一样;同样是党政干部,各个层次也不一样等等。四是程序要科学。任何制度要具有可行性,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不仅制度的制定要有科学的程序,而且制度的实施也要有科学的程序,在什么时机出台,什么范围内实行,按什么步骤推出,都要经过科学论证。既要看到积极的作用,也要看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谓民主化,就是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并使之成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和运行规则。这是推进干部工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主要应在两个层次上加快推进。一是要认真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现在实行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等,都是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工作“四权”的有效措施。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决策制度,切实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在用人问题上由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现在实行的党委全委会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制度,就是完善民主决策的一项很好的制度。我们要通过从这两个层面不断完善民主程序,使选拔任用干部切实做到多数群众拥护,党委班子多数成员赞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所谓制度化,就是要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及时总结干部工作的改革实践,认真研究借鉴一切科学、合理的有益成果,把干部工作中那些成功经验、科学成果,以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建立一套有关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监督等工作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干部工作的规范性。
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都是动态的。在一个时期看来是科学、合理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可能在一些方面又变得不够科学、合理;民主的程度和范围,随着时间推移也需要不断调整,逐步扩大;制度的改革、制定,也是有层次、分阶段的。所以,我们应当以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看待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改革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与指导方针
新时期干部工作中,带有根本意义的、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的原则,主要有四个: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原则、注重实绩原则、群众公认原则。新时期干部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四个根本原则和一个指导方针,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于部工作至关重要。
(一)党管干部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有一个形成过程。建党初期,党员人数很少,党员实际上都是党的干部,党员队伍发展也就是干部队伍发展,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从1940年开始,各级组织部门建立了干部科,作为专门的干部管理机构,这标志着干部管理同党员管理,基层党组织的管理逐步分开,走向了专门化。此后,一直到建国初期,实行各级党委直接管理干部的制度。建国后,我们党成为执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党,干部队伍的数量和专业化程度都有较大提高。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根据当时经济建设需要和干部队伍迅速扩大的新情况(干部总数由1949年的175万增加到1953年的600多万),中央决定实行“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的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这个制度后来演变成管理干部的一般原则,统称为“党管干部”原则。
,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