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政工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说实话,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虽然学习科学发展观好长时间了,但一开始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认识并不是十分深刻,通过多次参加局党委中心组(扩大到处级干部)的学习,通过局领导及党校老师的授课,才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认识。我要汇报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充分认识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与基本思想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与指导意义的界定是:党的十七大党章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与指导意义的实证分析是:(1)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的综合反映,是对西方发展观的有效整合与超越。(2)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3)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一,在理论体系层面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结晶。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两大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在理论渊源层面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孜孜以求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根据实践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心血、艰辛探索和伟大创造。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思想理论上,我们的党几代领导人各自解决了几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第三,在理论特质层面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的科学认识,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哲学。科学发展观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把发展置于“第一要义”的关键地位,突出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成果归属、价值尺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地回答了“发展”与“人”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科学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活的灵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紧密联系现实国情及其新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阐明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文明发展、永续发展的“发展辩证法”。科学发展观从方法论的高度,凸显了“统筹协调”作为根本方法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统筹若干重大关系和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总体思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第四,在理论价值层面上,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为我们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
快发展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回答了“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包含了以下六个基本含义:(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质和目的;(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3)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4)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5)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6)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为人民共享”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二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三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五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通俗的话,告诉我们发展的重要性,要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和平统一祖国,都离不开发展作后盾。关键是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正是我们党在吸取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得出的结。我们不再单纯求“快”,而是强调“又好又快”。“十一五”规划首次出现的8个约束指标,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包括“十五”未实现的能源和环保指标,还覆盖了人口控制、养老保险、农村医疗等民生领域,个个都是硬碰硬的问题。约束性指标的出现,给发展的质量和方式做出了硬性的规定,也使各级政府树立新的政绩观有了具体的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了新的“抓手”。把快置于好前,往往是求快的一手较硬,求好的一手比较软。与之伴随的必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增长的速度可能很快,但增长的质量不高,付出的代价偏大。现在好在前,让快服从好,坚持好中求快,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是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举。因时间有限,六个方面就不一一展开来叙说。
《机关政工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