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目标设计的延续性。
《课标》指出,品德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这里“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从这段表述中,不难看出品德与语文相同,都是同一个主题会在基础教育阶段重复出现,但要求是在原来的激赏逐步提高的。例如,关于“学习”这个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快乐的学习生活”,分为四个部分:“我爱学习”、“我会学习”、“兴趣与坚持”、“多彩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做学习的有心人》,我把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通过榜样激励,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
2.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
3.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学习上的问题,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改正。
4.通过本课学习,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同样是关于学习,但侧重点明显不同,一年级的侧重点在于学习兴趣,而三年级侧重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这就是一个层次的提高,我在制定这节课目标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具有延续性的目标既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对于这门课来说更具有整体感。
当然要想判断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那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文 章来 源 文秘,谈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谈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