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乡镇换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行为
——XX市狮子乡“贿选乡官”带来的思考
中共XX市委组织部
选举工作是乡镇换届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整个换届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为确保今年即将开展的乡镇换届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对乡镇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的行为进行深刻分析。XX市原狮子乡20xx年7月在乡人代会选举中,组织推荐提名的候选人双双落选,两名非提名候选人采取贿赂收买和串通拉拢等手段最终高票当选,这种行为为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敲响了警钟。
一、狮子乡“贿选乡官”的基本情况
20xx年7月9日,XX市原狮子乡人代会选举中,43名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不是候选人的该乡财政所出纳滕德志、广播站站长李平分别以29票、35票当选狮子乡副乡长。而组织提名的两名候选人分别仅得8票、12票。事后一些知情人分别向XX市人大常委会、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举报了狮子乡选举工作的贿选问题,XX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庚及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认真调查,事实真相大白:滕德志、李平为了达到当选的目的,二人不惜重金,采取请吃、请喝、送钱等方式进行感情投资。从20xx年4月至7月,滕德志先后向18名乡人大代表累计行贿人民币10100元;李平先后向21名乡人大代表累计行贿人民币8300元。20xx年8月13日,XX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宣布原狮子乡选举副乡长的结果无效。10月20日,滕德志、李平涉嫌破坏选举罪被依法逮捕。此后滕德志、李平分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六个月和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对涉及该案的9名党员干部均予以立案调查,其中4名触犯刑律的干部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贿选乡官”的原因分析
(一)有限的领导职位与少数人的需求愿望相矛盾为“贿选”提供了存在的可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革的同时,社会政治环境和人们的政治心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有限的领导职位与某些人的需求愿望发生矛盾时,必然会促使一部分处于“候选人”或“边缘候选人”的人选倍加关注自己的政治命运。狮子乡滕德志、李平这些人为挤上这座“独木桥”,便铤而走险,不择手段,非法采取贿赂、串通、拉小集团等途径进行“贿选”的行为便应运而生。
(二)“潜规则”的普遍认同为“贿选”提供了存在的土壤。在狮子乡贿选案中,参与贿选的并非组织推荐的候选人。作为贿选者,他们认识到,一旦在提名阶段被“封杀”,就意味着了丧失了被选举的机会。于是在选举未进行时,就产生了企望借助金钱的魔力来争取机会的强烈冲动,一些拉选票的非法行为便粉墨登场。
(三)选举制度的缺陷为“贿选”提供了存在的条件。一是正当的竞争途径不畅通。从现行制度上看,选举工作主要是通过民主程序把组织推荐的候选人选举出来。这一较为明显的“组织意图”,使一些具备条件或接近条件的人选丧失了参与竞选的机会,导致他们选择各种非法途径进行“贿选”。二是对选举中不法行为的惩罚操作性不强。我国《选举法》、《刑法》对运用暴力、威胁、欺骗和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的非法行为有专门的惩治规定,但这种惩罚主要针对贿选者,而对接受贿赂的人大代表如何加以惩处,缺乏规定,从而导致有的人大代表步入“法不责己”的误区。
(四)部分人大代表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为“贿选”提供了存在的诱因。据调查了解,狮子乡部分人大代表在选举中接受宴请、收受钱物的直接动机并不是“牟利”,其真实心态是投谁的票感到无所谓,如果有人“意思意思”,就顺水推舟投他一票。代表有了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对“贿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政治环境的封闭性及其受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较深,致使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和农村的人大代表观念狭隘,他们在选举行为上更具轻率性。再加上一本文www.qingsong8.com于文秘知音网站些群众对选举存在回避、观望、冷漠的态度和心理,对一些腐败行为的认同心理和参与心理,都对乡镇人大选举中的不法行为起到了助长的作用。
(五)选举监督不力为“贿选”提供了存在的机会。原狮子乡的“贿选”案件,是由于个别拒贿代表或工作人员检举、揭露后才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介入。在选举过程中,乡党委、乡人大主席团的知情人士没有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这表明,选举缺乏内外监督,尤其是缺乏监督代表的法律依据,缺乏监督代表的必要手段和形式,缺乏比较独立的选举监督职能机构。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力,已成为“贿选”现象的根源之一。
三、“贿选乡官”现象的治理对策
(一)健全乡镇民主选举制度,为遏制贿选行为“堵漏”。“贿选”等非组织行为之所以在乡镇选举中有存在的空间,既与贿选者的主观动机有关,也与组织上确定候选人和现行乡镇民主选举的一些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有关。为此,我们应通过发扬民主、健全制度来遏制贿选者行为。一是把提名权真正交给群众,规范提名程序。在公布职位上,要把空缺的相关职位及任职条件、推荐范围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在民主推荐上,在乡镇(街道)特别是缺职乡镇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民主推荐;在组织审核上,组织部门要综合分析干部群众民主推荐结果和干部日常考察情况,并结合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格结构等因素,每个职位提出2—5名初步人选名单;在常委会提名上,组织部要将参考人选名单及基础情况提交县(市、区)委常委会,进行推荐提名,乡镇党政正职人选由全委会讨论决定;在确定考查对象上,组织部根据常委会民主提名结果,确定考察对象,采取等额与差额相结合方式进入干部考察程序。只有这样,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拓宽选人视野,体现“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原则,让更多的人获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推进提名环节的规范化、民主化,增强选拔机制的客观性、公正性,提高被任用干部的公认度,有效避免少数人甚至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二是规范竞选规则。在确保公平提名候选人的前提下,将竞争机制引入选举,允许候选人以见面、演讲、答问、辩论等多种形式陈述自己的施政纲领,使选民对候选人尽可能有广泛深入的了解。这样通过扩大各类候选人的正当参与渠道,给他们以公正、平等的展示机会,增加选举的透明度。三是加大对“贿选”行为的惩处力度。在制度逐步完善和代表素质有待提高的今天,还需从党纪政纪和法律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大惩处力度,对参与“贿选”者,一经查实,坚决重处,绝不手软。
(二)加大对乡镇选举工作的监督力度,为防止贿选行为“正本”。从狮子乡“贿选乡官”案例可以看出,加强对乡镇选举的监督,是遏制“贿选”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法律上,人大代表应接受选民的监督,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但在实际中,由选民监督人大代表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实施起来很难操作。因此,这也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选民参与选举的严肃性、主动性不够。表现出对人大代表选举的一种政治冷漠,选民对人大代表无法行使直接有效的监督,认为选谁都一样。二是部分人大代表对人民赋予的权利不予重视。认为人大代表只是一种政治荣誉,缺乏基本的政治责任,更不能代表广大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因此,我们既要加强乡镇换届选举的制度建设,保证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要加强对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实现对乡镇选举工作中“贿选”行为的遏制和根除,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警惕乡镇换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行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