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中考 高考 阅读 句子 科普 评语 计划 总结 诗歌 竞赛 教育学习 | 作文大全 | 试题课件 | 诗歌大全 | 百科知识 | 文书写作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范文写作总结报告调研报告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1-01 15:19:05   浏览次数:104  栏目:调研报告
标签:市场调研报告大全,社会调研报告,http://www.qingsong8.com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文 章
www.qingsong8.com 公文

  人民调解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通过说服教育,有效地将各类矛盾及纠纷化解在基层,这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法制化建设进程,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调解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笔者对XX县人民调解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XX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

  1、概状

  全县17个司法所,现有司法助理员17名,其中已建成规范化司法所6个。共有各类调解委员会组织396个,基层调解人员2229 名。各乡镇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消除了村(居)调解委员会空白点。调委会由乡镇综治办牵头,成员由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和村级调委会主任组成,形成了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

  自20xx年以来,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全县司法所和调解委员会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准,6个规范化司法所所在乡镇,调解委员会均达到“六有”(有人民调解庭,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有人民调解委员会牌子,有调解档案,有调解、回访、移交记录薄,有统计台帐)、“四规范”(规范调解人员、规范工作制度、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文书)标准,并统一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纠纷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人民调解工作原则。县司法局统一制作了规范的调解档案模式,组织各乡镇司法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对调处过程中应规范的取证、调处登记、调处协议书等填写进行了逐一讲解,明确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对规范化乡镇调解协议书进行评议和推广,总结了切实可行的调解方式。

  2、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全县乡村组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结合本地区实际,有的放矢,主动介入公民之间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使矛盾纠纷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镇,把纠纷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有效的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从20xx年至今,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227件,调解成功2184件,成功率为98%,全县共排查纠纷36次,专项治理17次,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自杀20件、涉及20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33件、涉及33人,制止群体性械斗11件,防止群体性上访22件、涉及80余人次。

  二、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对人民调解在调处矛盾纠纷上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随着人民调解协议被赋予法律效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效果成为人民检验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门威信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及部门树立公信力的重要载体。现实状况是:调解人员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肯定,调解人员的工作成绩难以得到认可。部分干部对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中的作用缺乏认识,人民调解在纠纷当事人心目中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出现纠纷,当事人大都寄希望政府解决和诉讼解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组织的建设,挫伤了调解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了人民调解作用的发挥。

  2、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一是部分乡镇及村成立的调委会往往是为了迎接上面的检查,有的形同虚设,有的往往是人员一定了事,根本不管其是否在其位,谋其事。二是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层次不齐,难以适应工作要求。调解人员中大多数没有受过法律专业教育,对法律政策了解不透彻,难以熟练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调解,导致调解水平不高,依法调解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基层。

  3、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司法部颁发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范围、程序等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调解人员时常受习惯处事方法左右,不严格执行调解程序,对调处的纠纷不登记、不制作调解协议书,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一方反悔之后得不到适当、及时的保护,造成了调解工作的被动和无效,导致了调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萎缩。

  4、调解队伍不稳定制约了调解事业的发展。现在基层在聘用人民调解员时,即无文件明确,也无聘书证明,真正在做调解工作的人员往往身兼多职,调解人员的组成随意性较大。同时,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人员在付出之后得不到必要的补贴和相应报酬。调解人员的身份和地位不明确,调解经费得不到保障,影响了调解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

  1、加大宣传,为人民调解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人民调解组织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工作有赖于得到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树立调解人员的威信,也有利于调处结论的履行。因此要求社会各界及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公民,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成为公民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选择。要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激励他们更加热情的投入到调解工作之中。

  2、加大部门配合力度,形成全社会参与调解工作的格局。在健全现有调解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基层调解人员待遇、建立配套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乡村组三级调解组织,使调解工作网络更趋成熟,同时成立由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人员参与的调解组织,发生纠纷之后,各部门均应派出人员进行调解,改变基层调解组织单独以某个部门为主、孤军奋战的局面,同时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民调工作预防和在化解矛盾的作用,有效地把一般性民间纠纷解决在村级调委会这一级,把重大疑难纠纷化解在乡镇这一级。

  3、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借鉴外地的“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对人民调解员实行统一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分类管理,实行业绩考核评议制度。在现有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中,选拔精通法律知识,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ww.qingsong8.com)网。有工作热情、爱岗敬业的人员,担任乡镇首席人民调解员,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增强工作能力,使他们成为调解组织中的骨干力量;二是探索建立新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培训、管理机制,县司法局负责对各乡镇调委会人员进行培训,各乡镇司法所负责培训本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建立人民调解员培训档案,将学习与考试、考核相结合,强化培训效果。

  4、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为保证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转,县乡应配套调解专项资金,保证县乡两级培训经费落到实处。

        5、加强法院与人民调解委员会之间的联系。人民调解组织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与诉讼制度相比具有扎根群众、贴近基层、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的优势。人民法院对一些受理的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可由人民法院委托调委会进行调解,达成的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在受理基层调委会出面调处,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的案件时,要向调解员了解情况,对双方签字认可的调解协议书要予以支持,以充分体现调解协议的效力。

文 章
www.qingsong8.com 公文,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大全,社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