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报告,http://www.qingsong8.com
向人大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
发展提升服务业。重点是加快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发展。以打造雪峰山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着力提升县级商业中心层次。结合新城区开发,规划建设大型物流中心;结合国、省道沿线重点乡镇开发,兴建一批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基本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商贸格局。到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商贸物流业从业人数占全县总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10%左右。按照突出文化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特色的思路,遵循重点突破、逐步到位的开发原则,积极融入湘西地区旅游大循环圈。重点培育开发××潭、公溪河、龙洲、半江湖、蔡锷路、龙潭铺、金龙寨等7大精品景区。力争到20xx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4%以上。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产业。以实施国家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为契机,抓好50万亩优质稻、15万亩柑桔、1万亩头、2万亩优质茶叶、1万亩反季节蔬菜、200万头良种生猪、150万亩林竹产品基地开发建设,实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具有竞争优势的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拉长制糖、肉类加工、茶叶果蔬加工等3条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及竹木加工产业链条,形成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湖南食品工业强县、森工产品大县。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力争在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的新村庄。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政府引导支持、农民民主决策、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面加快乡村连通道路、教育医疗设施、基本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和中心镇周边村庄建成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构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邮政“三农”服务网点普及到所有行政村。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建沼气池12500口。改厕普及率5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65%以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认真组织实施好“百万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魅力××”
《纲要》规划“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投资总规模达到120亿元,为“十五”时期的2.5倍。重点围绕城镇扩容提质和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大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实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
加速城镇发展。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以路为纲、扩容提质”的原则,以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城镇建设跨跃式发展,努力实现城镇布局合理、结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良、县城与集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到20xx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3%,全县城镇总人口规模约28万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三条城镇轴、四级城镇网络”:“一个中心”即县城。县城建设要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根本要求,按照“工业兴城、商贸活城、山水秀城”的思路,加强建设管理,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力争将××县城打造成为邵阳西部经济活力强盛的商贸中心、文化底蕴厚重的山水洲城。到20xx年,县城用地规模达到10.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0.5万人。规划建成3平方公里的羊丝坳新城区,通过行政中心搬迁、汽车客运总站建设、住宅小区建设及工业园扩园,逐步实现功能区域化。加强城镇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蔡锷路、凤凰路、城西路、双龙路、平溪北路,配套建好雪峰西路,扩建××一桥,新建××三桥,续建日供水5万吨的二水厂,建成垃圾无害处理场,新辟龙洲公园,打造沿江风光带。完善城镇管理,建设服务功能完备的新型社区,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三条城镇轴”即沿三条放射状干线公路形成的3条城镇发展轴。一是沿邵怀高速形成黄桥—高沙—××—江口城镇发展轴;二是沿320国道形成石江—竹市—××—月溪—江口城镇发展轴;三是沿s221线形成醪田—山门—岩山—××—毓兰—花园城镇发展轴。今后通过改造和提高公路等级,加强这三条轴的城镇建设,其中以高沙、石江、山门、黄桥、江口为增长极,确立为重点发展镇。“四级城镇网络”即中心城镇(县城)、重点城镇、一般建制镇、集镇。在强化自身行政辖区内的中心功能的同时,实现区域协调、功能互补、有序竞争、分级发展。
构建密集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速构筑以县城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农村公路为网络,出口畅通、辐射乡村、便捷快速的交通路网格局。“十一五”期间,将积极配合省、市建成邵怀高速公路、竹城公路、××至绥宁关峡二级公路、江口至绥宁万福桥二级公路,力争张家界至桂林高速公路经由××的项目立项,力争邵靖铁路经由××的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笼子。组织改造12条195公里水泥路或沥青路,包括:①山门至桐山13公里;②山门至大屋17公里;③××至高沙16公里;④××至山门23公里;⑤高沙至黄桥21公里;⑥竹市至山门13公里;⑦茶铺至青龙18公里;⑧花古至西中16公里;⑨花园至高沙21公里;⑩竹市至菱角9公里;11石江至山门20公里;12隆回长铺至武冈马坪××境内15公里;建设380个村的通村公路935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80%的乡镇基本建有等级客运站,80%的行政村建有客运招呼站或候车亭。
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利设施体系。继续推进县城防洪堤建设,加强病险水库治理和灌区渠系配套。重点抓好超美水库、大业水库、龙江水库及其他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完善蓼水、平溪、黄泥江等重点灌区的续建配套建设,启动小型灌区系统配套建设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初步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完善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完成县城电网和农网改造,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加强电源建设,抓好芋子塘电站续建及公溪河、蓼水河流域开发;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力争供电保障率达到100%。
构筑设施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利用信息资源,推进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3网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覆盖乡镇所在地及大部分行政村,80%的农村“光纤到村”。
(三)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活力××”
今后五年改革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着力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
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遵循“积极慎重、稳妥推进”的方针,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全面完成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对已经改制的企业,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努力化解乡村债务,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金融财政债权,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地方合作银行,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继续实行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完善政、银、企良性互动机制,争取将××建成省级“金融安全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向人大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