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原则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制定“*”规划的灵魂,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谋发展、促发展,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调动和激发广大劳动者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坚持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原则。我区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发展相对落后,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长时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各种机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发展。
(三)坚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传统产业是我区经济的基础和主要支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推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产业体系。
(四)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期间,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创新主体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把节约资源摆上突出的重要位置,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强普法教育,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着力改善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让人民安居乐业。
四、发展目标
利用5至10年时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区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经济实力,改善城乡面貌,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章 战略重点和总体布局
一、战略重点
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期间,我区将实施以下发展战略:哈东开发战略、老城区改造战略、开放牵动战略、科教兴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哈东开发战略:按照一年实现起步,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完成建设的奋斗目标,到*年将全面启动哈东新区起步区开发建设,确保完成体育中心场馆的落成使用,建设完成天鹅湖、卧龙寺、滑雪场等重点项目。初步完成天恒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哈东新区的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天恒山风景园区、国际工贸园区、体育运动园区、科教研发园区、医疗康复园区、生态居住园区,初步形成税收增长点。
老城区改造战略:按照城市建设先进化、城市环境优质化的发展方向,我区重点在打造“两个商业圈、一条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上谋发展,加快老城区复兴改造步伐,重新调整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城区载体功能。
开放牵动战略: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动力,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扶持和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培育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规模企业和产业外向化程度高的进出口产业群体,形成对内对外开放齐头并进,经济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外向型经济体系。
科教兴区战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当代最宝贵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我区科教优势,强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培育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推进科技产业化,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加强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
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有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布局
“*”期间,要紧紧围绕“建设一个新区(哈东新区)、加快发展四个产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商业、现代服务业)、打造二个商圈(承德广场、太平桥广场)、发展一条沿江经济带(松花江经济带)”上谋发展,调整、理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改变城区面貌,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发展、共同繁荣,为道外区经济的腾飞、社会事业的进步积蓄力量。
(一)哈东地区开发建设。
哈东新区规划已通过市规划局审批,将以“一区六园”建设为蓝图,本着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样板,全市健身康乐、旅游度假中心,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引擎,连接全省东部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纽带;东北亚国际经贸的平台。
国际工贸园区。
规划面积25.65平方公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建设具有国际贸易、物流配送、产品加工功能的生态型、节约型国际工贸基地。主要规划建设市场物流园和产品加工园。
1、市场物流园区。规划六大类商品市场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是轻工产品批发市场;二是食品饮品批发市场;三是电子电器批发市场;四是五金工具批发市场;五是机电设备交易市场;六是药品药材批发市场。结合老城区改造,通过对城区内各零散业户的资源重组及各市场区的规划建设,分层次、分步骤地将现有城区内的各专业市场迁入国际工贸园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小商品类市场。形成集群效应。2、产品加工园区。产品加工园依托科教园区技术研究平台,围绕工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与专业市场产品批发相关联的加工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规划建设六大产业集群:建材、电子、机械、轻工、食品、制药产业集群。
建材产业集群。以水泥厂、先锋钢材、红旗城、黎华家居城、先锋石材为依托,发挥我区专业市场优势,集中引进科技型、环保型、加工型、外向型企业,重点发展新型水泥、节能新型建筑材料、耐高温高热导率绝缘陶瓷、电热膜、纳米材料、绿色环保油漆等产业,建设具有较高产业密集度的环保型建筑材料产业集群。
,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