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已年近花甲,现任桥头镇农机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提起***站长姜堰市农机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桥头镇的干部群众心里最清楚他为全镇的农机化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先进事迹。他用那长满老茧粗壮有力的油黑大手,把握着为农服务的方向,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在的农机站已连续两年荣获姜堰市基层站所作风建设“二十佳”、连年被镇评为“优质服务单位”,他先后三次获得省市农机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农机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一份情感与土地割舍不断;有一种责任与农民紧紧相连;有一种精神与事业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李站长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土生土长,能为农业农村服务,为农民朋友做点实事,应该这样,没有什么”。
***从上初中时就立志长大后要让乡亲们从刀耕火种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初中毕业后如愿以偿地成为姜堰市第一批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从此,他就爱上了这个为农服务的岗位,从一名普通机工到农机站站长,这一干就是三十多个春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篇章。
情形再变,为农服务的心境不变
记得他刚担任站长的时候,正好碰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迎来了农机具产权制度改革、农机物资供应体制改革、农机管理收费政策逐步取消和农机站管理机制改革等一系列变革,使一个原本红火吃香的全民单位,一下子跌进谷底,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农机系统内一片“线断、网破、人散”的叹息声连声不断,似乎农机事业前途暗淡、农机化走向绝路。当时乡领导曾有意调他到乡机关工作,但是,***没有为优裕的条件动心,宛然谢绝了领导的好意,毅然决然地再次选择了坚守农机岗位。他始终坚信:“农机事业才是最适合自己走的道路”。李站长清醒地认识到,农机事业处于低潮时一味消极地“等、靠、要”无异于饮鸩止渴。农机站要争位子、树形象,首先自己必须有所作为。形势虽千变万变,但为农服务的理想不能变,他继续坚持着为农服务这个志向,他选定了这个主题。他凭着农机人的质朴和对农机事业的执着,硬是用粗壮有力的肩膀,撑住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家”。
思路决定发展,员工是稳固的基础。为了改变员工人心涣散、消极怠工的状况,他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进一步落实内部责任制。全站五名农机管理人员,人人签订了岗位责任制,分片包村、包服务、包目标任务的完成,实行百分考核,分值与工资挂钩,年终兑现。站上还从全镇各村聘请了七名机手为行风监督员,并定期进行“评服务、议行风”活动。2000年以来全站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在李站长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兴机富民”的道路。
服务承诺暖人心,党员形象熠光辉
李站长一年四季每天总是第一个早早地到班,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经常带领农机服务人员深入村庄、田头、场院为机手搞维修、作指导,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操作维修的技能。20xx年农机系统开展推广农机“兴机富民”的活动,为了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年初向广大机手印发上百份服务热线电话卡,在全镇实行农机公开承诺服务,公开了李站长小灵通为服务热线电话,响亮地提出“机工有困难,请找农机站”的口号,并在全市基层农机站中率先作出了“五保证、三优、三满意”的服务承诺。 只要机工需要,不管白天黑夜,1小时内准赶到现场。特别是三夏大忙,桥头镇有不少的老式收割机,维修保养任务十分繁重,李站长常常修机到半夜。有时刚躺下,又被热线电话催走。记得那年6月的一个傍晚,杨院村王小军农场的大型拖拉机坏了,李站长随即赶到五里外的现场抢修,直到天黑才修好。夜晚10点多钟刚准备休息,又接到了桥头村机手薛雨勤打来电话,说他的收割机下午坏了,摆弄了几个小时还没有修好,因天黑田头没有照明灯无法修机,李站长在电话里一口答应第二天早上去修理。次日凌晨3点多钟,李站长不忍心惊动同事们和机工,独自一人踏着浓重晨露,从长满杂草的田埂上摸黑赶到田头,下半身衣服全被露水湿透了,连鞋子里也灌满了水,冻得他上下牙齿直打哆嗦。借着微露的晨曦,他很快就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排除了故障,回头赶到薛雨勤家时,小薛正在家中刷牙呢。更令人感动的是去年“七.一”党的生日这天清晨,桥头村一座电灌站水泵坏了,200多亩秧苗正急等着灌水治虫,村干部和群众十分着急。李站长接到电话便带领两名同事迅速赶到泵房,那天气温高达38度,泵站又地处背风的河坎上,水泥平顶的泵房内温度高得难以忍受,狭小的空间又热又闷又臭,修理的同志只能工作一会儿就须上来换气,一直干到下午1点钟,水泵才修好,树荫下急切等水的村民既感动又感激地送来毛巾和凉茶,秧苗得救了,而李站长和两名维修的同志却因中暑被送到医院挂水,他爱人来医院后心疼地埋怨说:“你老是这样,不要命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同事们过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党的生日。他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人的高尚形象。难怪桥头的乡亲们这样交口称赞:“农机电话真正灵,胜似公安110”。
爱啃硬骨头,不怕再脱几层皮
桥头农机站李站长他们除了春节长假,从来不息星期天和节假日,李站长一年到头更是少有个憩时,站内站外他什么都干,既忙社会化服务又忙吃饭问题,周围的同志形容他“是当家理事的住持方丈,也是挑水敲钟的沙弥和尚”。而在报酬上,他从来不要加班费,从来不多拿一分钱。推广插秧机是一个解决农民“三弯腰”和实行水稻种植机械化而长期没有根本解决的老大难课题,20多年前就在桥头所有村推广过插秧机但没有获得成功。桥头农民中流传着当时的顺口溜“泰州有个二农机,生产水稻插秧机,配的四匹柴油机,下田作业老坏事,一天栽不到几分地,费工费力来不及,众人围着机子转,劳命伤财真可气”。2000年初,省市农机局要选点推广引进国外的步行式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当时干部群众和农机站同志都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有人提醒说,过去哪不曾弄过,到头来成一堆堆废铁。李站长满怀信心地说:“我爱啃硬骨头,哪怕再脱几层皮也要把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成功”。他到市局主动请缨,硬是把这块难啃的骨头塞到自己嘴里。在上级财政的资助下,农机站投资18万元,购买了一台日本产洋马高速插秧机和一条工厂化自动育秧流水线。为了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同时展示插秧机的高性能先进性和一代新型农民的风采,李站长在桥头镇举办的姜堰市高新农机技术推广现场会演示时,特别身着白衬衫,脚穿锃亮的皮鞋,亲自登机操作,与会者和看热闹的村民欣喜的看到了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观摩的干部群众奔走相告:李站长穿皮鞋驾机插秧,真神哪!这次演示毕竟是短时间的作业,他正常一天最多栽插50亩,一天下来搬上搬下的秧苗重量不少于7吨。在栽插季节,李站长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就和小农场运秧的农民一起赶到田头,晚上村庄上已是一片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满身的泥浆和汗水匆匆地往家赶,他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有一天下着瓢泼大雨,电闪雷鸣,通往插秧田块的泥泞土路有好几里,行走十分艰难,李站长由于长期的劳累和饱受的风寒,他的左腿患关节炎积水,膝关节肿得比右腿大了一圈,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为了不误栽秧季节,一清早就提前动身,肩挑工具箱和汽油桶,拄着拐棍一步一瘸,提前赶到田头,在场的人看了十分感动,深情地对李站长说:“你哪象是一把手啊”!是的,***从来不摆“官样”,也从来不打“官腔”,所具有的就是那股拼命的实干精神。每年插秧季节,他都要在田里起早带晚地干上十几天,最多时竟干了22天,一个农忙下来,脸上、胳臂上晒脱了一层皮,可他从不叫苦,反而从苦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桥头镇插秧机以每年5台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桥头镇机插的稻田年年获得好收成,不仅达到了节本增效的效果,购买的插秧机不到两年也都收回了成本,尝到甜头的农场承包人和购机农民无不感激李站长这位新机具推广的热心人。
,镇农机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廉正事迹材料《镇农机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廉正事迹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