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试题课件教案教案下载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下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 名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 类型:高二历史教案
  • 授权方式:免费版
  • 更新时间:03-17 17:38:17
  • 下载要求:无需注册
  • 下载次数:522
  • 语言简体中文
  • 大小:66.0 KB
  • 推荐度:3 星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简介

标签:高二历史选修一教案,高中历史教案, 本站提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qingsong8.com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二、重点问题理解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及军阀官僚的压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1949年占工农业产值的17%。──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抗日战争前,民族资本中80%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极不相称。──民族资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丁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中国民族资本缺乏独立性。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这种情况,使得民族工业的产品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它发展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力求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他们害怕工人的觉醒和革命的发动。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他们的资本是地租转化而来的,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兼有资本家和地主的两重身份。──他们不敢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士地所有制的政治纲领。
2.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政治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2)法令法规的保护。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袁世凯窃取政权以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学熙、张謇等担任工商总长、财政总长的职务,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订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3)社会舆论的认同和感召。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当时,“抵制洋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后50年的投资总和。


高中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上册课件     高二历史上册教案

历史学习广场 

高考历史考点分析

历史教师中心

名师课堂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材精讲  历史教学参考

学生园地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经验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复习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第三轮复习

历史博览

历史高考资讯  高中历史新课标  历史之最  历史知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大小:66.0 KB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选修一教案,高中历史教案,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