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地理教学地理新课改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3-23 20:55:18   浏览次数:467  栏目:地理新课改
标签: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http://www.qingsong8.com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教育,从根本上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是地理素质最本质的东西,只有把握住了这种思维的特征,才能使分析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现出地理性和“地理味”,也才能更为全面、彻底地贯彻地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应该围绕地理的思维特性把地理教育过程当作一个不断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实践能力的过程。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广大教师十分关切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能力就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一般来说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最为重要。正如地理教学大纲所指出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把握转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高一年级正处于中学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纲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由于很多学生经历了中考紧张复习的压力,升入高中后往往想趁机松口气。从学科的年级要求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仅流于低层次,再加上部分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视地理为“副科”,教师不重视,学生无兴趣,致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基础差,底子薄,能力低。因此,高一年级应切实抓好教学转轨,把好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关。
  把握转轨重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习活动本身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非智力因素虽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它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激素”。兴趣、爱好、意志、态度和课堂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兴趣、爱好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课堂教学首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当然人的心理活动决定要保持和发展兴趣是不易的,这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多渠道变换思路,坚持教学得法的原则,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由人组成,每日在课堂上与学生打交道,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双方都心情舒畅,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在课堂上出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华,人格和仪表去吸引学生,不要把自己单纯看着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而做一位“教书匠”,这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

  二、指导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保证。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谈及思维能力的提高。现代课堂教学需要多向立体式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上,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为此,我主要着手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自学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思维训练两方面:
  预习要做到有目的、有方法。一方面要布置预习任务,提出预习时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目的;另一方面要注意预习形式多样化,适当安排课堂时间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展开讨论,教师及时进行纠正讲解,而对比较容易掌握的章节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来自己讲解,让学生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这一方法,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形式化。
  课堂思维训练也是学生通过自学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练习什么?怎样练习?关键是教师能否设计出导向正确、难度适宜的训练题。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气温日变化图”,这样设问:①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出现在何时?②什么时候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③气温最高值为什么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和地面辐射最强时?从这三个问题中让学生分析思考,引导认识地面储存热量对地面温度的影响,以及大气吸热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一日之中的最高气温为何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且还要落后于地面温度最高时而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这样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的设计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温度、大气辐射、大气温度四者的关系及热量的盈亏讲得十分透彻,学生极易掌握。实践证明:导向正确、设计合理的训练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自觉讨论,各抒己见,能够深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给思维最丰富的启迪。
  
www.qingsong8.com
  三、大胆探索,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
  美国在1983-1993年中,视“创造”为教育改革的主题,把创造贯彻于教育的始终。创造性思维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问题之中,最能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在能力的培养中,不能忽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它视作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从形象思维入手,通过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讲授“季风环流”的成因,如果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妨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这一问题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季风成因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师可以问:“夏天游泳时,当你中午赤着脚,踏在岸边泥地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怎样?”“为什么岸边泥地上感觉烫脚,近在咫尺的河水却很凉?”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这是热容量不同的缘故,大陆和海洋也是这个道理,这样讲述就把一个知识难点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化解了。
  2.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关键作用。科学家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在课堂上适当介绍魏格纳、李四光等科学家科学发现的事例,能起到诱导学生积极创造的作用。如在学习“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之后,可提出“目前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地球上五带如何?若黄赤交角增大为30度或减小为15度,五带又如何?”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巩固了对黄赤交角存在意义的理解。
  3.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工业生产布局、环境污染等社会调查、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给学生补充营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
  比如我在讲“中图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两相对比,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我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幅图上把各个圈层都表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地画出地球的圈层图,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个圈层,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标签:地理新课改,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地理教学 - 地理新课改

《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