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3-22 23:07:48   浏览次数:726  栏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标签:初中物理新课程特点,初中新课程标准,http://www.qingsong8.com 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树立新理念 活用新教材
——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沛县第三中学 江苏 徐州  221600
  摘 要:面对新课标,教师应该理解掌握新理念、创造性用好新教法,以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新教材,做好课程改革呢?本文根据我校使用物理新教材情况,结合一些个人实践,谈一些感想。

关键词:注重、优化、探究、自主、创新。

一、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启迪创新思维。
课堂上要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
1.创设情境:让学生先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用录音展示风声、波涛声、大自然小鸟的鸣叫声、小提琴声、飞机声、尖叫声、虎狼及狮子吼声。学生很感兴趣,议论纷纷,于是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喜欢鸟叫,听起来清脆悦耳;有的说:对虎叫声又喜欢又不喜欢,不喜欢是因为有些恐怖,喜欢是感到虎叫声中透着威严,有王者风范;还有的说:不喜欢尖叫声,属于噪声。
2.自主提问:在学生感受各种声音后,为体现学习自主性,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提出:“声音世界是多彩的,同学们想了解声音的什么知识呢?”学生热烈讨论起来。他们提出了:“什么是噪声?” “笛子为什么发声?” “声音怎么传播的?” “声音怎么产生的?” “声音有没有速度?如果有是多少?”“回声是怎么回事?”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研究,于是我引导学生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作为研究重点,其余问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3.合作与探究: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时,我并没有自己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结论,而是在学生面前摆上白纸、橡皮筋、塑料尺、音叉、木棒等工具,在讲台上摆面鼓,鼓上放小纸团,请学生到讲台上用木棒敲鼓,然后叫学生玩桌子上的东西,让他们发声,通过看、摸、听、辨、思、论等手段,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兴致勃勃地玩起来。在总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时候,出乎我意料的是虽然书本上没有现成结论,但学生最后能说出“碰撞发出音”“振动发出声音”“摩擦发出声音”;并有同学提出:“老师,我认为碰撞发声,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振动发声,因为碰撞时物体要振动。”这时,又有一个同学补充到:“老师,我觉得磨擦也要引起振动。”于是,学生顺理成章地推论出:声音是物体振动发出的。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经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问题更踊跃,更积极了,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4.三个维度表现:新课程应特别注意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把握。
一次我在上物理探究课“探究速度”变化时,告诉学生:我们要上一堂室外物理探究活动课,去探究速度变化。他们听后十分兴奋,因为我校以往除体育课在室外上以外,其它课还没有在室外上过。
紧接着我提出探究课题:
(1)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如何变化?
(2)同学跑100米的过程,速度如何变化?
www.qingsong8.com 由各实验小组任选其一,有3组选(1),有5个实验小组选(2),他们通过讨论后得出:需要卷尺和秒表。选题(2)的学生制定好方案后,找了4位同学计时,1位同学跑,1位同学发令,他们去了之后遇到一个问题,跑过来问我:“老师,学校操场没有100米跑道怎么办呢?”我没直接回答而是这样说:“我们主要看跑步时速度有没有变化,你看该怎么办?”他马上说:“那好,我们去跑60米也行。”做小球下滑实验同学遇到更大的难题,他们讨论出的方案是找一个塑料水管,上面钻四个孔,倾斜后找玻璃珠从管内顶部滑下经过每一个孔时分别记时。学生对我说:“学校没有塑料水管,怎么办?”我想了想说:“你们能不能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同样把这个实验做出来。”××同学立刻说:“老师,我有办法了,我找体育老师借一个篮球,利用学校门口的斜坡,画好线,球从上面滚下来。”我当即鼓励他,认为他的方法好,又简单可行,同时提醒他们滚球时一定要是直线。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去找体育老师借球。这次课,我感到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爱上了物理探究活动,以致一段时间过后,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很想上室外的探究活动课。”可见,这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做好小实验,挖掘创造潜力。
初中学生一个特点就是爱动手,在养成做好物理小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因素。如在学习平面成像时,我们布置学生拿两个平面镜,平行相对而立,中间放一只小车,从一镜旁看,能看到另一镜里有几个小车的像?起初,学生的答案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经过争论和实验,学生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们从镜亮度看到一列车队,有无数个像!”我们又以理发店里的人在两面镜中间,可以看到对面镜里无数个像来启发他们,其中两个学生还制成了一个小作品《万里街》。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有一个小实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在楼梯(或楼道)中间安装的电灯,需要在楼梯的上、下两头都能控制它,当上楼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了楼梯以后,能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上面的开关开灯,用下面开关关灯,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组装电路。有一个家住在医院的学生,做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联想,病房1、2号病床上分别装上一个电键,各控制护士室里的一盏小灯泡,则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在校运动会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类似形式,在广播室里安装两个电键分别控制预告比赛项目表上的两盏小灯泡,来让各班知道将要进行的比赛项目,以便进行准备。
在智力竞赛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工作电路的作用,结合上述的形式,自制了一个简单的“抢答装置”。
通过这样的实验制作,学生的潜在创造精神不断表现了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三.注重课堂提问,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年龄小,在课堂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的提问。例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中,要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舞台上白雾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白雾是干冰升华,看到的是二氧化碳,这时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些问题:白雾是不是二氧化碳?(少数同学在提醒以后会再次认真的思考一遍);我们曾经学习到,我们人眼看见的白雾通常是什么?(学生回忆:是小水滴);小水滴是哪里来的?(是由水蒸气变来的);水蒸气是哪里的?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将学生引导到液化放热);放出的热量被谁吸收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是吸热的。这样“白雾”的现象就得到了圆满地解释。
www.qingsong8.com 2.物理知识应用式提问。例如:在学习声现象这一章中的声音的特征时,对于音调的理解,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探究了尺子发声的音调,让学生知道同一件物体发声的方式不同音调就不同,于是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这一点的?(由学生举例:向水瓶中灌水的过程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同);由此可以联想到玻璃被中放上不同量的水,发出的声音音调也不同,敲击杯口时是什么在振动发声?水多的时候音调高还是水少的时候音调高?然后让学生用五个相同的杯子,放上不同量的水,调节水的高度,可以弹出dao,rai,mi,fa,sao五个音节,并用这五个音节弹奏一首简单的曲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得到了激发,而且对音调的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3.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在光的色彩和颜色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红色的玻璃只能透过红光,那么透过红色的玻璃看黄色的物体是什么颜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时对理论知识再次的回顾,让学生再次的思考。这时有少数学生会恍然大悟,然后请不同观点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那么在这个争论中学生可以自己得到正确的结论,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探究式提问。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讲解液化放热的过程中设计了以下的几个问题:拿什么物质做这个实验最好?怎样可以得到水蒸气?怎样可以使水蒸气液化?怎样收集放热时放出的热量?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试验来证明液化是放热的。而且非常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四、注重优化作业设置,培养创造潜能。
传统的作业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更为某些学生抄袭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1.作业设置的层次性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我在设置课后的即时性作业时,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例如:学完《声的利用》后,除布置同步练习册上的“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自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1)结合学习内容自编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2)写一则有关声现象的异想天开小设想。(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2.作业设置的多样性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还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设置了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长期性作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观察查阅题
www.qingsong8.com 如学完《杠杆》后,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哪些物品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很快找出筷子、扫帚、抽水马桶、水龙头、垃圾桶、剪刀、指甲刀、开瓶等很多物品。又如学完《光现象》后,我布置了 “寻找有趣的光现象”的作业,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单面反光镜”、“天空的颜色”、“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海市蜃楼的成因”等资料。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2)动手实践型
现在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一些简单的常用工具不会使用,要弄断一根铁丝,不会用钳子,拧紧一个螺丝,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拧,甚至闹出连接导线,塑料皮没剥就连在一起的笑话。现代人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增强生存能力,必须学会动脑动手。新课程每一章都有大量的动手实验和动手探究的素材,这些内容不可能都放到课堂上完成,于是就成了长期性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根据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小孔成像、切不断的光线、神奇储钱罐、蒸汽风车、走马灯等。动手实践题还包括办物理小报、物理小实验、自己制作电器使用常识手册、自己制作物理应用知识的幻灯片或网页、举办物理知识(如“安全用电”)图片展等。这些别开生面作业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成长。
(3)研究性学习型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带着介绍信到环保局、社区、街道等地方访问、调查、拍照,带着问题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写出调查报告。结果,光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弄懂了人工白昼、彩光对人产生污染的原理;家庭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家庭现代科技产品的潜在污染调查》;水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写了《从洗车中思考节水》的调查报告;交通情况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中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纸张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草稿纸的浪费现象与思考》和《旧课本回收利用的可行性探讨》。还有很多学生写出了不少奇思妙想和创新设计方案。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立足于“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这种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4)超前预习型
传统的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和网络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电功率前,让学生先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他们不是很懂,上课时会非常专心听讲,还会提出疑问。又如讲温度计、保险丝、开关、电能表等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这样不仅激发了查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更多的同学知道了课本以外的更多功能的温度计、保险丝、开关、电能表等,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同时为学生上课时举例提供了良好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李建平
,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标签: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特点,初中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 - 初中物理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点滴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