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历史试卷分析,高中历史试卷,
本站提供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免费下载,http://www.qingsong8.com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引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 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将所带货物,呈单备查,抛锚寄碇,一律给价,照定例上纳税课等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
——引自中俄《天津条约》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引自《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2)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2分)
(3)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危害性,为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6.①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实行自由贸易。②由沿海通商口岸通商自由到陆路通商自由。③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④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见……”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摘自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18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10分)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10分)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7.(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让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与材料一比较,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①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②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则可加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的合作之路。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二历史下学期试题
历史学习广场
高考历史考点分析
历史教师中心
名师课堂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材精讲 历史教学参考
学生园地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经验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复习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第三轮复习
历史博览
历史高考资讯 高中历史新课标 历史之最 历史知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大小:58.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