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试卷分析,高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
本站提供
2017语文七校联考试题(上海)免费下载,http://www.qingsong8.com
(一)
河南路桥的"魂"上海市区河南路(天目路-中华路)道路拓宽改建工程正在进行,工程的关节点——跨越苏州河的河南路桥也在此前进入拆除老桥、改建双向六车道新桥的施工,施工单位为了保留历史风貌,采用种种办法,要在造新桥时留住百年老桥的"桥魂".那什么是河南路桥的"魂"呢?这个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河南路桥所在上海市区中部苏州河段,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时,此处设舢舨渡口。从入黄浦江口的"外摆渡"算起,往里沿河,毗邻"外摆渡"的今乍浦路桥处叫做"里摆渡"、"二摆渡",河南路桥这处渡口排行"三摆渡".同治十三年(187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此始造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自然而然称"三摆渡桥",一如著名的"外摆(白)渡桥".同年,华界闸北当局兴筑北河南路,即今河南北路南端北苏州路至七浦路一段。
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76年1月20日),洋商吴淞铁路公司(Woosung Railway Co.Ltd.)擅自修筑上海市区到吴淞口的铁路,首先从上海市区至江湾区段铺轨。光绪二年闰五月初九(1876年6月30日),该段约6.3公里铁路竣工。而铁路上海市区的起点站就在苏州河三摆渡北岸东靠陆家宅、孙家宅(今虹口区乍浦路街道),西傍徐氏未园(粤商徐润私园,今闸北区街头绿地),南沿小浜(今七浦路),北邻陆家坟山(后为江西北路菜场),时称"上海火轮房".上海市民形象地唤铁路上开行的火车作"铁马",北河南路遂得名"铁马路","三摆渡桥"随之改名"铁马路桥"、"铁大桥".光绪九年(1883年),原木桥已破损不堪,无法修理,租界当局拨银六千余两在原址另建宽31英尺(9.46米)、两侧有人行道的木桥替代,次年竣工。与之同步,清廷上海地方官承袭我国沿海祭祀航海保护神——妈祖的习俗,在桥北堍建造宫阙,以妈祖之封号名为天妃宫或天后宫,木桥继有"天妃宫桥"、"天后宫桥"的俗称。
民国十二年(1923年),木桥不能承受重载货车、电车及公共汽车,租界工部局拆除木桥,改建钢筋混凝土桥梁,翌年底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单悬臂梁加挂梁,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和空腹式桥墩;与苏州河斜交30°;3孔,中孔跨径37.64 米,取正式路名为桥名,称河南路桥至今。
相对于北岸的北河南路,南岸的今河南中路(延安东路-苏州河南岸南苏州路),由英国人初筑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至今南京东路一段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也名界路,是上海市区第一条近代道路。咸丰五年(1855年)向北延筑至南苏州路。同治四年(1865年)始名"河南路",堪为河南路桥桥名的正源。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下册试题,大小:48.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