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读书报道(板报、宣传栏、班级黑板报读书栏目)三周一期(大队部与图书、广播)
4.图书、电子阅览室教师指导学生查找图书和资料。
5.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批注。
6.学生上网参加论坛。
通读阶段的家庭阅读活动
要求:
1.每周至少和与父母读(读给他们听)一个故事,可请教或讨论。并填写表格。
2、读后,讨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情?对他的行为你怎么看?
3、如果家庭条件许可,为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认真读和专心听的习惯,可每天进行最佳播音员和最认真听众的评选。
评选最佳播音员的标准:能朗读;
评选最认真听众的标准:专心倾听、能说出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
一.教学目标:
1.在校阅读的目标:
[1]读准字音,积累与“看望”、“径直”、“焦虑”意思接近的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划线句子的含义。
[3]学用批注的方法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同学之间的友情(同学的关切、小石匠对同学的依赖、卡伦的热情),并写一则读书笔记。
[4]了解日记的基本形式。
[5]用简短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分角色演一演;。
2.家庭阅读的目标:
[1]和父母一起读这一则日记,让孩子体会石匠夫妇对“小石匠”的爱,让父母表达对自己孩子的爱。
[2]父母可以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自己的操心、辛苦、牵挂、烦恼、期待等,让孩子体会为人父母的辛苦。
二、教学过程(略)
三,总结评比(四周)
1、《爱的教育》知多少。(教导处命题;书面检测)
命题内容:
(1)列出8个主要人物形象;能说出他们的一两个故事。
(2)用简短的话介绍指定的一个故事。
2、展示活动(班级为单位,教导处大队部组织老师与学生代表评选)
(1)选择一个故事作短剧表演。[校园电视 ]
(2)各班各选两名同学讲故事。[电视广播或下班级 ]
(3)读书笔记展览、评比(各班8人8篇)。
(4)日记评比。
3、论坛(网络,自由参加,统计各班参与情况)
(1)我最喜欢的人。(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的主要故事?)
4.举行表彰会。
集体奖:最佳班级组织奖、学习型家庭、最佳演出奖
个人全奖:读书能手、读书积极分子、最大进步奖
个人单项:最佳读书管理者、最佳读书笔记10篇、最佳日记10则、最佳网评、最佳故事员、最佳演员。
艾里克:本书主人公,天性善良,观察敏锐,乐观进取。
卡伦:强壮、善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正义的象征。
德洛西:班长,品学兼优,修养、学识、待人处世各方面,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
那利:天生驼背、身体虚弱、常遭人欺,但坚强、发愤。
安东尼奥:“小泥瓦匠”,擅模仿,尤爱扮“兔脸”。
波来可西:铁匠父亲嗜酒如命,动辄对他拳打脚踢,但他仍孝顺有加,即使带有伤痕到学校仍极力替父亲辩护,终于获得学校表扬并感动父亲。
斯塔笛:身材矮小肥胖,反应迟钝,平时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在班上人缘不是很好,但他极用功读书,凭着一股傻劲得到第二名。
克洛西:他的家境极为不幸,父亲因犯案被囚,母亲沿街卖菜,在同学面前他总是深感自卑,幸好一群同学的鼓励和父亲的返家,他才重拾欢颜。
父亲:身教的式,影响着孩子。
《《爱的教育》读书方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