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民族和犹太人就是这样通过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尽快刺激脑细胞,产生出更多的树突,使大脑智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孩子在读诵经典时,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通过感觉刺激脑神经,使大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达到刺激脑细胞产生树突的目的。久而久之,树突越来越发达,大脑就会越来越聪明。
在典雅的环境、优美的古典音乐中进行有趣有味的大量读背,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了有序有效的训练,其专注力比同等条件的孩子要强得多。专注力强,学习效率就高。由于专注的大量读背,大脑所有神经元得到高强度的刺激,就能使更多的神经元形成高密度的网络,信息储存量就超大,记忆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就会有超常的记忆力,过目不忘。不可思义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的头脑。学习起来就很容易记住所学知识。随着,读书学习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不会把读书学习当着沉重的负担,感到那么痛苦不堪,学习成绩自然就不会成问题。所以,读经能开发大脑,促进其他各科的学习。 经典教育为学习其他各学科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经典诵读是开发大脑智能最好的方式。
但是要尽早进行,要在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开始。等到脑细胞成熟定型了,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2.铸就中华灵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智、仁、勇、温、良、恭、俭、让……
这些品质必须要从童蒙抓起。
我们人原来就像一台微机,身体是硬件,大脑是硬盘。我们知道,只有往微机的硬盘中装入程序,微机才会运转。程序也叫命令,也叫软件。如果我们输入微机中的软件是正确的,或者叫正版软件,那末微机就会正常运转。否则,如果我们输入的是错误软件,或者是盗版软件,那末微机接收到错误的指令,就不会正常运转,甚至会出现错误或瘫痪。如果有病毒入侵,有可能使整个系统被摧毁。我们教育孩子,就像是往微机里输送程序,如果我们教给孩子的是正确的知识,那么孩子就会健康成长,直至有所成就和建树;如果输入盗版软件或病毒,就会使我们的孩子变成废物,甚至成为祸害。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说,一个人的习惯是自小养成的,而一旦养成就跟随终身。在儿童的童蒙阶段,我们一定要将正确的东西教给他们。《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只要小时候养正了,长大后他自然不容易偏邪。
教育必须从童蒙抓起,这是我国先贤们几千年里共同总结出来的。这是因为,从小将正确的做人处世的准则教给孩子,那麼孩子终身就会这样。
如果从小教他懂得孝敬父母,他会任性、骄横、自私,不听您的话,随意顶撞您吗?而平常我们有多少家庭教育孩子的孝呢?比如吃饭时,夹菜的顺序颠倒。书院孩子的表现:给父母洗脚、夹菜(有酒食,先生馔)、做家务,即呼即应(父母呼,应勿缓),即命即行(父母命,行勿懒)……
人的一生要学习的知识,大体就是人文和技能两大块。人文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减,技能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不抓紧在孩子小的时候培育道德习惯、心胸情怀等诸方面的
文 章来经典文化可让我们内圣(做人)。内圣是指修行,也就是修正行为,如何做人,应该做一个什麼样的人。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有健全人格的人,有高大、坚固、宽广、完美心灵的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做人的最好的道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样的人,在工作中,肯定是一个高情商(EQ)的人才。
一位家长的从业经历及对子女的要求。
3、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修正不良行为习惯
经典还系统的教人从小就必须养成的礼节礼仪(长者先,幼者后。路遇长,即趋揖……)、做人做事必备(兄道友,弟道恭。事勿忙,忙多错。持虚器,如持盈。人不闲,勿事搅……)的良好行为习惯,长大成为一个别人喜欢接纳的谦谦君子、窈窕淑女。
自行叠好衣被(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捡垃圾(举例)、五相(举例:吃相)
所以说,经典教育是最好的人文教育。
4.成就人生伟业:圣学经典,人类最高智慧结晶,帝王将相之学。
经典文化既可让我们内圣(做人),又可让我们外王(做事)。我国的经典文化,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法家、墨家、史家等等,都蕴含着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比如,《论语》教我们识人之道(“巧言令色,鲜于仁。”),交友之道(“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管理之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善经商,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读《大学》,会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来自于《老子》。经典文化可以让我们实现外王。张瑞敏就靠《论语》和《老子》打造出了海尔集团,蜚声海内外。孩子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智慧开启、熏习,不愁他们以后没有智慧去成就事业。如果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知识,长大后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样的人,能做正事,干大事。我们完全不必为他一生担忧。假如一个人在十三岁以前把中国的经史子集都装进了大脑,他这一辈子要想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都很难。
所以说,经典教育又是培养帝王将相之教,必修之学,毛泽东、周恩来、胡锦涛、温家宝均是饱读经书的人。
所以,经典教育是培养高智商(IQ)人才的教育。
5、提升学习能力:语文能力强,提升各科学习力。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和工具。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学习其他科目自然很吃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语文能力强了,其他科目才能学得好。文言文是一种凝练、精确、优美的语言,孩子学会了文言文,也就学会了高度的表达,再学习白话文就不在话下了。这样可以提升他的语文程度,提高其理解力。再去学习其他科目自然就会轻松自如,成绩优异。■孙天昌、书院学生杨力铭的例子。
6、培养学习兴趣:一生以书为伴,热爱学习。
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后,要想让他不看书都难,简直奢书如命,几近发疯发狂。你再也不会为孩子不好好读书而发愁。并且,一般的书,孩子会不屑一顾,要看就看高品位的书。你再也不用担心不健康的书籍对他造成侵害。 ■有的孩子抱着《论语》睡觉,陈子靖读《弟子规》,杨力铭睡觉前看书。
7、满足一生识字:读经二年,至少可识3000汉字。
读经三年下来,好些孩子掌握的识字量大大超出小学所需要的识字量,甚至初中生都无法比。 书院学生陈慧杰、卫昭锦的例子
8、文化底蕴深厚:经纶满腹,博古通今。
举凡经、史、子、集,一切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之文献几乎是文言文。因此,不能读文言文就等于不能读中国经典;不能读中国经典,几乎就等于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现代白话文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智慧几乎全在文言文里。中国几千年的文言文教学就是要从少儿抓起,从小背诵大量篇目,培养语感,长大后就自然能阅读、理解艰深的文言文,不断加深提高其文化底蕴(书院学生与来应聘的中文系大学生的差异)。同时自然提高作文水平,不会为写不好作文发愁。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