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中考 高考 阅读 句子 科普 评语 计划 总结 诗歌 竞赛 教育学习 | 作文大全 | 试题课件 | 诗歌大全 | 百科知识 | 文书写作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范文写作各类材料学习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六)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六)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1-01 15:15:39   浏览次数:687  栏目:学习体会
标签:学习心得体会大全,学习心得体会范文,http://www.qingsong8.com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六),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以人为本已经突破了阶级的界限,但是却无法剥离文化的特色。但是,许多人却习惯于关注以人为本的“普遍性”,总是把以人为本和“西方”比附在一起,比如新华网上就登载了一篇题为《以人为本:中国应该比西方做得更好》的文章。

  新世纪,中国执政层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特色。因为一旦脱离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土壤,任何新的理论抑或新的观念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也都是没有前途的;而也只有放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其存在与发展才会有合理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提出的“以人为本”不是局限于概念的抽象分析,而是涵盖着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社会习俗等一个综合的现实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文化特色。从中华文化的视角来看,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与近代以来西方的以人为本思潮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不同,中国的以人为本源于执政者的觉醒。近代西方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神本而言的。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就成为一种思潮。后经过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人的主体意识和地位得以空前凸现,而神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已。而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西方的政治运动都和近代以前的以人为本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观中国新世纪以来提出的以人为本,则不是来自民间的自发运动,而是来自执政层的自觉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中华文化的产物。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而无数仁人志士也以“平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现在这种精神从个人的层面转到了组织即政党的层面,以人为本也成为当代执政党“平天下”意识的一种鲜明体现。当今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做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带头弘扬这种理念。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中国的具体实际也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因此,中国的以人为本的传播模式将是自上而下的,而这也正是中国执政层自觉面对现代化的鲜明体现。

  其二,新时期的以人为本思想以深厚的“民本”传统为底蕴。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观点,而孟子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而孟子几乎为历代专制君主所憎恶,也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提出。民本作为一种执政思想,虽然曾经沦落为“驭民”的工具,但其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深远。在民本的前提下,作为行政人员或者说社会管理人员,就必须切实考虑民众意愿,为民众服务。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这种“民本”传统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执政者,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就要当好人民公仆。当好公仆,不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境界。新世纪,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对官员的岗位职责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并且还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旗帜,作为考核自己“业绩”的标尺,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在当代中国,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就自然负有传播“以人为本”理念的义务,这既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现代版,同时也是整顿吏治的现实要求。

文 章www.qingsong8.com
9,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六)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心得体会  学习体会,学习心得体会大全,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各类材料 - 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