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永恒的主题---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领奖感悟
7月,星空的灿烂注定了这个不平凡的夏天。
7月,成长的轨迹一次次留下深刻的印记。
7月,注定属于成长启航的转折点。
一、追梦
经教体局的推荐,教育时报4月相约采访我正忙于准备省级优质课比赛,5月杨磊主任专程对我进行采访,再到6月2号教育时报刊以《生命在坚守中绽放》为题对我进行报道,我第一次登上了《教育时报》课改导刊的首页。能有机会和教育时报的记者在一起交流成长的一些经历,即倍感荣幸,又感惭愧。在我看来,自己是那么的普通,自己的事迹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些平凡的小事,并且还没有完全做到位。能够被评选“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内心感到幸运的同时,更多的是忐忑不安。接到通知后,和张校长交流,就让我们带着成为“最具成长力教师”梦想去参加这次颁奖典礼,去寻找我们的梦,寻找我们前进的方向,规划我们的专业人生。
7月16日一大早,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7人一起去焦作沁阳参加“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张校长亲自带队,更让我感动不已。何况还有学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同去,心里感觉暖洋洋的,没有什么比和自己单位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更让人感到愉悦。
由于7月6号-----7月13号一直在郑州师院参加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7月14号和15号才有时间修改和熟悉在颁奖典礼上的发言稿,为了较为完美的汇报好这15分钟,在去焦作的路上,我才真正的去背发言稿,还好,毕竟都是自己的一些事,所以,到焦作的时候,我基本已经能够把稿子背下来了,到了沁阳已经中午12点,见到会务组成员,杨磊主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就这样,我们这一行7人,即带着队颁奖典礼的期盼,又盼着对自己专业人生的规划,“带着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梦想,开始了我们在永威学校短暂的三天追梦之旅。
二、盛宴
颁奖典礼举行的同时,也是“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研讨会的开始,教育时报不仅准备了最具成长力教师这道菜,更为参加会议的老师准备了全国知名专家报告这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思想的盛宴。
“教育叙事研究”的倡导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良华的《教师的三项修炼》的报告,通过成为有信念的人—立德;成为教育的改革者——立功;成为有作品的人——立言;三个方面的修炼还是要先有想法,把想法变成做法,把做法变成说法,让自己生活在自我的改变之中。刘教授的报告更多的让我陷入思考,如何修炼自身能力,成为一名有作品的人,成为一名敢想、敢说、敢做、敢写的优秀教师,反思自我,深感差距,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需要修炼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基本功,为自己积淀更多的能量。
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魏勇的报告《课堂教学与专业写作》告诉学生真实的历史,以批判性思维看待课堂。
网名“看云”的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薛瑞萍做了《阅读,永恒的话题的》报告,她快人快语,语言风趣又不乏激情。有个性,敢于直言;有思想,对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都有自己许多独到的思考,薛瑞萍享受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她是儿童诵读的推广者与实践家,酷爱读书和写作的人文学者。她丰富的底蕴,出口成章的水平、引经据典的能力陡然我们望尘莫及。2个小时的报告带领着我们小学老师走进了儿童阶梯阅读的世界,从她推荐的《男生日记》《货币的价值》《世界顶尖科学家答儿童问》《万物简史》《小巴掌通话》让所有的老师了解了如何引领孩子去阅读,也让我们感受了博览群书的老师的魅力,体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师风采。
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映潮《把事业的阳光洒向自己》,从发展观的珍爱的工作,坚持研究,业务上提升三项基本功,追求自身发展的三个层次,名师成长的关键:课堂教学艺术、论文写作水平;到苦做与巧做中不遗余力的完成本职工作,自觉承受多样的痛苦磨练,永不停止自己的积累,保持目标集中地研究方向,将需要的记录成文字。从四个方面余映潮老师反复强调:要有专业的规划,要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要发表论文,要有自己的作品,用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特别余老师50岁开始规划自己的十年规划、60退休仍然制定十年规划,并且64岁的他自认为比起80,他还年轻,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专业发展道路,让“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中最年轻的我受到了思想的震撼,原来人生的规划其实也就这么简单,有了目标,付诸行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有一场心灵的盛宴。
最难得的是教育时报总编刘肖老师做的《让书香成为家庭的味道》,自始至终,我听得如痴如醉,原来还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有这样的家庭读书会,原来父母还可以这样去爱孩子,作为父亲的我深感自己的失败,也让陷入深深地反思,原来我对孩子的关爱原来只是肤浅的关怀,而没有真正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刘总编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原来家庭教育也可以这么精彩。
文 章《成长,永恒的主题---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领奖感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