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制约我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目前,我区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着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带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课题,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带来的养老事业发展新课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基层民主新课题,以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课题等一系列挑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采取发函、召开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设置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组织群众评议等多项举措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和衡量,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不相适应”:
一是民政基础服务设施与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我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得到了加强。但养老服务设施较差、数量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少长远的总体规划布局,养老服务社会化推进步伐不快。全区12家敬老院(颐养院),大多设备陈旧,规模偏小。居家养老才刚起步,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对社会资本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还处于自发阶段。民政信息化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覆盖不全、应用滞后,民政业务软件推广使用进度缓慢,业务之间、区镇之间差别较大,未能形成完整的业务资源数据库,无法完全体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和便利。
二是民政工作力量尤其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与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民政工作外延扩大,内涵增加。相对于不断增加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民政工作力量显得不足,尤其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全区7个镇(街道)和1个开发区,大部分乡镇(街道)基本上只配有1位民政干部,1-2名民政办事员。因业务量大,基层民政干部在民政工作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忙于应对,缺少学习提高。基层社区,目前尚没有明确配备从事民政事务的工作人员。另外,随着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逐步到位,社区工作者队伍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人员配备、人员素质、人员待遇以及专业工作水平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有较大的差距。
三是局机关自身建设与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差距。二是机关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办事质量和效率有时还不尽人意。三是局机关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平时对干部职工工作上要求严,但生活上关心相对不够;工作布置多、要求高,与干部职工面对面交流、谈心较少;对干部职工思想状况的掌握还不够及时全面,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的力度还不够大等。
分析上述突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我区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关键期,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有新要求、新期盼,为我们既带来强大动力,也带来新的压力;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多元性、民政对象的广泛性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日益突出,为民政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我区民政事业经费总体投入还不足,没有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制约了我区民政事业的发展。从主观上剖析根源,主要存在“六个不够”:
1、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够深刻,存在思想差距。一是理解不够深刻。从指导方针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还做得不够,理解还比较表面,深度和广度都还有一定差距,未能完全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以其指导实践的自觉性相对欠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等方面尚有差距。二是理解不够全面。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对速度、质量、效益相互关系的把握上有所偏颇,有时求快多于求好、求量多于求质、做大急于做强,注重解决当前问题而有所忽视长远发展的研究;在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关系的把握上,有时存在重改革发展轻管理、轻稳定的现象。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差距反映在具体工作上,就造成了目前民政事业布局还不够科学合理、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完善,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观念更新不够到位,习惯于旧的思维定势。改革开放30年使民政工作无论在工作职能、任务、内容上,还是工作领域、服务对象以及工作环境上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民政事业的发展,牢固树立起科学、开放、发展的思想观念,但我们在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中,还未能完全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往往习惯于以旧的思维定势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于凭经验、靠过去行政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不敢大胆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少数领导对民政信息化、民政基础服务设施等在民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抓得不力也就在所难免。
3、眼光视野不够开阔,存在小进即满的思想。近年来,我区民政工作总体水平居全市前列,出现了许多亮点,得到了市局、省民政厅及省市区委政府的肯定。一些同志存在小进即骄思想,认为我们某些方面工作做好了就好像全部工作都做好了,在思想上产生优越感和自满情绪,在工作中安于现状,沾沾自喜,工作标准不高,缺乏用长远眼光和视野来审视我区的民政工作。
4、日常学习不够系统,知识更新不快。往往局限于完成上级安排组织的政治学习任务,很少系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由于民政工作的专业特点不是很突出,很少主动深入地去学习研究经济、科技、法律、历史、公共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事实上,从实践的层面看,民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社会救助、基层社会管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会组织管理正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登记、殡葬改革、优抚安置、社会慈善事业等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政工作的这些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够准,未能及时按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深入分析研究,将知识运用于民政工作实践,推动民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5、精神状态不够饱满,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有些同志在思想上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够彻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得不够牢固,工作干劲、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所衰退,有时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中庸思想。在争取政府重视、社会支持、财政投入以及体制改革方面,有时候缺乏信心,特别是对于需要反复多次协调、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有时候还缺乏工作韧劲,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6、调研督查不够深入,缺乏有效工作机制。我们往往习惯于靠会议、靠文件来部署、指导、检查工作,有效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重点工作没有更多地从立法和制定政策的层面、从领导体制的层面、从管理体制的层面,特别是机制体制的层面去考虑解决,而是把目光和精力放在办好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上。调查研究的深度不够,往往走马观花,下马看花,解剖麻雀少,沉不下心来。在抓工作落实方面,存在重部署轻检查监督,或是检查监督不够到位的情况。工作部署后就等着下面汇报,疏于检查,有的情况掌握不准,工作落实不到位。
,民政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民政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