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进军全省十强县、实施百十工程、实现三大跨越”的“十一五”总体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环境为要”的理念,围绕全年目标,紧扣大发展、大环境、大建设,抢前抓早,积极谋划,紧张快干,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呈现“高开快进”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6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年度计划21.5%,其中一产增加值3.05亿元,同比增长6.3%,占年度计划23.1 %;二产增加值3.06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年度计划17%;三产增加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3%,占年度计划2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33.9:35.1。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从生产角度看,工业生产提速前进,农业生产整体趋好
1、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增长快车道。一季度,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8.98亿元,同比增长74.9%;完成工业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79.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4%,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快速增长的源动力不断增强。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2家,同比增加2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12 亿元,同比增长19.8 %;完成工业增加值 1.68亿元,同比增长24.1 %。二是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加快。一季度,实现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有鸿路钢构、丰大公司、江铸公司、长丰海螺、东风化工、丰宝公司、星通橡塑、新马客车、庐丰机械和丰德科技等10家,共完成产值3.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4%。三是支柱产业成效显现。一季度,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和服装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1%,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2、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瓜菜种植面积20万亩,“五早”作物2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7.5万亩,其中草莓种植面积3.1万亩;粮经结构比例为1.5:1。农产品品牌化加速形成,3月份,我县申报的5个无公害蔬菜小区全部通过市级验收。规模养殖业实现新突破。1-3月份,随着“万头奶牛开局工程”的启动,全县新增存栏奶牛2000头,新建奶牛养殖小区5个、“三元”杂交猪养殖小区39个、雪山草鸡养殖大棚61个。
(二)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同向合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1-3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1.48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同比增长1.17倍。农村非农户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1.71倍;合肥市划入切块数1亿元(主要指合淮阜高速、北三环高速和合武、合宁铁路建设)。工业性投资完成3.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3.4%。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续建项目的支撑。去年大量在建项目延续到今年继续施工,其中伊利乳业、鸿路重钢、安徽光太实业公司、海螺水泥三期、恒泰房地产、红星机械搬迁、江淮铸造、光大木业等8个续建重点项目1-3月份完成投资2.30亿元。二是新开工项目的支撑。1-3月份,全县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41个, 协议投资6.76亿元。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亿元。从引资比例构成看, 工业项目所占份额较大,比重达到71%;从项目单体看,项目规模、质量明显提高,新引进千万元项目21个,其中亿元项目1个。三是上级重点项目的支撑。一季度,合淮阜、北三环、合宁、合武铁路建设工程划归我县的投资统计份额达到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零。四是投资环境优化的支撑。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革命”和“责任风暴”,各部门严格履行承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做好服务,强力吸引了外来投资,加快了项目开工建设进度。一季度,新引进项目数同比增长11%,开工建设率达到46.3%,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受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预期继续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县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9%,餐饮业增长2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65%,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一季度,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51 元,同比增长18.1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9元,同比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320元,同比增长36.3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增长15.7 %,衣食住行等消费支出全面增长。
3、出口需求增势稳定。1-3月份,全县出口创汇385万美元,同比增长0.3 %,占市下达年度计划的75.5%。其中东森电光源和星通橡塑 2家企业实现出口额 120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 31.2 %,出口创汇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存贷有升有降
1、财政情况。一季度,全县实现财政收入8897万元,同比增长5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68万元,同比增长55%,工商税收3428万元,同比增长78.4%。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除企业所得税外,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增值税增长120.3%,营业税增长73.34%。财政支出8583万元,同比增长38.3%,全县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2、金融情况。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9.40亿元,较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5.4%;各项贷款余额为19.25亿元,较年初增加1.01亿元,增长5.5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6亿元,下降6%。从境内信贷情况看,3月末农业贷款、其它短期贷款分别增加8792万元和5165万元,但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较年初减少3146万元。
(四)从发展后劲看,项目工作力度加大,园区支撑作用凸现,民营经济逐步壮大
1、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投资导向和省“861”、市“1346”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县“5431”行动计划。一是加强项目库建设。结合县“十一五”规划,调整充实了“十一五”项目库。调整后的“十一五”项目库按产业类别和行业特点分为13类,共储备项目410个,规划总投资509亿元以上。二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工作。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的原则,调整充实了20xx年度“5431”行动计划项目,共计253个,其中工业项目162个,并且从中筛选出175个项目作为今年县重点调度项目。三是强力推进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建设。今年,我县申报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30个,其中工业项目17个,占57.7%;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7个。1-3月份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73%,其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1.79亿元。四是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力度。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和政策取向及省、市财政统筹范围,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编报了对上争取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23亿元,作为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第一批备选项目。
2、园区经济在发展中壮大。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园区已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最快、投资环境最佳、招商引资最集中的区域。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今年1-3月份,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9595 万元。其中双凤工业区完成投资3220万元,东南板块征地拆迁平整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岗集汽配园完成投资4375万元,开工建设了4平方公里园区二期工程,园区内1000亩土地平整即将完成;双墩工业园及三元产业园内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均在加紧实施中。水湖工业园,下塘、吴山、杨庙、朱巷和庄墓镇等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均已启动,其中吴山镇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昌岭大道、百花大道等主要基础设施打捆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动工建设。二是进驻园区项目显著增加。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67个,累计到位资金92.7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229个,完成投资28.3亿元;在建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4.9亿元。今年1-3月份,进驻园区项目2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6万元。三是园区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据统计,目前全县园区工业企业已发展到 3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56家。1-3月份,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4.9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1%,园区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主要支撑点。
,2017年xx县2017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2017年xx县2017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