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发挥人才作用,确保人才“用得好”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们在引才的同时,更要注重用才,不断激发人才活力、挖掘人才潜力,最大程度地把人才的聪明才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是实施“人才择业金桥工程”,努力让人才适人适岗适位。适人,把党政后备型人才放到最能锻炼人的岗位。推行人才“一线锻炼法”,每年选派50名左右新招录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主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一线,根据其专业特长安排到农技推广、农经管理、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信访稳定等岗位摔打磨练,促其加快成长、成熟;适岗,把专业技术型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每年举办春季、秋季两场县外人才洽谈会,县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两个市场定期开市,发布“企业需求信息”、“人才求职信息”,为用人单位和人才双向选择搭建良好平台,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把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最优化;适位,把优秀人才放到最需要的岗位。面向全社会精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人才,把他们选送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市发展等主战场,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增添新动力;将新引进的教育、卫生、农业人才选派到农村学校、卫生院和农技、农经服务中心,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增添新活力。二是实施“人才资源开发工程”,努力让人才有责有权有为。破除对人才求全责备的观念,对引进人才明确分工、明确职责,交任务、压担子,积极引导人才立足本职、担当重任、努力干事,增强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贡献感;引导企业摆脱家族化管理的束缚,对引进人才放心、放胆、放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把表现优秀的及时配置到关键岗位、提拔到领导岗位,让他们负责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合作、市场营销等重点工作,给予更大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摒弃人才闲置浪费的现象,鼓励人才从车间做起、从最合适的业务做起,克服“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闲置行为,让人才经历多个岗位、多项业务的学习,把人才培养成单位的骨干、精英,使人才有事可想、有事可干、有事可为,发挥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三是实施“人才引擎力工程”,努力让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积极鼓励人才创新,加快推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培植。明年举办1-2次“院士、博士**行”活动,邀请省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开展讲学研讨、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等活动,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帮助人才启迪新思路、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荷藕节期间,由科技局牵头举办产学研合作项目发布会,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让柔性引才的创新项目在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对拥有一定资本、技术、项目的科技人才,引导他们创办科技型企业,在项目立项、资金扶持、帮办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优先发放“创业优待证”,严格执行“宁静生产日”、“初次违规不罚”等制度;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对初始创业的创新人才给予10-20万的资金扶持。积极鼓励人才创造,对人才领办的企业拥有重要自主知识产权、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品牌、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票子”、“车子”、“房子”等方面的重奖,以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越来越多的产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重大转变。
三、注重优化人才环境,确保人才“留得住”
人才的聚集就是财富的聚集,人才的流失就是财富的流失。我们要从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让引进的人才“留人”更“留心”。
一是落实招才引智政策,以待遇留人。积极兑现引进人才的各项创业优惠、人才奖励、生活补助,及时按标准发放学历补贴、住房补贴等,从户籍登记、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引进人才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努力把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健全与市场相适应、与业绩相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鼓励部分企业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真正做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报酬、一流的贡献一流的待遇。建议设立“**县优秀人才奖”,每年评选10名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授予“优秀人才”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使各类优秀人才名利双收。同时,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推进社区和谐稳定的社会工作人才、推动农村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优先吸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其参政议政,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
二是做响“创业绿港”品牌,以事业留人。充分发挥“创业绿港”主阵地作用,引导成员单位定期走访企业、走访人才,为人才加油鼓劲,激励人才把事业的成功作为人生的追求,安心留在**干事创业。加大对人才的培育,通过请进来讲、送出去学、系统化训,不断引导人才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人才干成事、创成业。大力发挥企业家协会的载体优势,定期举办联谊活动,召开人才座谈会,在引进人才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提高,携起手来共同干事、共同创业。
三是建立联系服务制度,以感情留人。着力营造关注人才、关心人才、温馨和谐的留才环境。建议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重点企业、1-2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通过设立领导接待日、开通网上信箱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才的所思所想,听取人才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才创新创造撑腰壮胆。鼓励企业负责人与人才定期开展交流谈心,征询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建议,化解人才的忧虑,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探索实行人才联系服务“一卡通”,为每位来宝的硕士以上人才建立联系服务卡,并在县人才交流中心设立优秀人才联络站,安排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一名高层次人才,及时为人才提供各项服务。各相关职能部门每年举办“五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建立一份业绩档案、组织一次联谊活动、寄出一份新年贺卡、开展一次走访慰问,给人才以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县“两台一讯”等媒体开设人才专栏,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主题的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对人才多一些谅解,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挑剔;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为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文章《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