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长远战略。准确把握我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正确分析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县“十一五”期间的就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为上级制定就业政策和进一步推动我县城乡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川东北丘陵地带,20xx年来,全县总人口68.2万人,劳动力就业总量4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8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总量35.3万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6.3万人;非农业人口11.4万人,城镇劳动力就业总量6.26万元,本县城镇就业人员4.4万人。十五期间,正遇我县国有集体企业必制破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帮助8500多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控制城镇失业率,我县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基础,以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把企业改投影、招商引资、社区扶贫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为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我县始终把调结构、建基地、兴产业、助农增收同抓劳务输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劳务输出,做强劳务产业,农村劳务输出总量16.3万人;劳务输出收入5.9亿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36%。我县通过以五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2.5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670人。
二、我县就业总量及就业趋势分析
随着城镇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城乡劳动力在就业结构、就业总量等方面还将产生重大变化。
1、从就业总量来看,就业人数将稳步增长。“十五”期间,我县因人口自然增长,每年城乡劳动者就业总量净增2000人左右,照此测算,到“十一五”初期,全县的城乡劳动力就业总量将达到42万人,十一五期末将增至43.1万人。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劳动者就业总量将逐步快速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总量将逐步快速减少,据统计,我县在“十五”期间,农村就业总量每年将因征地拆迁、小城镇建设、大、中专毕业生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减少近5000人,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将减少31.8万人;城镇劳动者就业总量因上述原因,每年增加7000人左右,预计“十一五”期将增至10.26万人。
2、从就业结构来看,将向二、三产业转移。从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县城乡就业人数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28.5万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为5.28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7.47万人,分别占城乡就业总数的69%、12.8%、18.1%。与“九五”期间相比,从事一产业的人数比重下降5%,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比重分别增长1%、4%,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城镇劳动力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将不断增加,到“十一五”末期,在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可能达到6.03万人,占城乡就业总数14%,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可能达到9.91万人,分别占城乡就业总数的23%。
3、从就业领域来看,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主渠道。“九五”、“十五”期间,我县116户国有、集体企业先后改制,8500多名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我县在抓企业改制的同时,引来外地客商、盘活存量资产,重新组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2户,在县内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中就业人数已达12060人,占在县内城镇就业人数的35.5%,比在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就业的人数高26个百分点,到了“十一五”期间,在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中就业的人数将会继续增加。
4、从就业形式来看,灵活就业、弹性就业人数将逐年增加。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相适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通过灵活、弹性、非全日制的方式从事家政、社区公益性服务实现再就业。
三、“十五”末期及今后我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人口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科技进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因劳动力急剧增加而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农劳动者就业需求总量矛盾突出。一是人口自然增长,我县每年新生劳动力(含大中专毕业生)2000多人;二是农村劳动力随产业结构的调整亦将逐年增加,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向城镇和非农产业领域转移3800人。三是城镇建设征用土地,农转非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300人,扣出退休人数,按城镇劳动力每年将净增5000多人测算,至“十五”期末,非农业就业劳动力总量将达到11多万人。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县通过抓招商引资、经营城市、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从根本上不能满足劳动者就业需求,因此,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然突出。
(二)就业困难群体加大。“十五”期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破产,我县有“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身体残疾的城镇失业人员4200余人,通过再就业救助活动,已帮助1361名有就业愿望的救助对象实现了再就业。目前还有860名有就业愿望的救助对象未实现就业,随着时间流逝,部分在岗的人员因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技能单一,也将失业成为新的再就业救助对象。预计到“十一五”期间,还将净增600人左右。如何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这仍是“十一五”期间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素质差,技能单一。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就业人员身上,据统计,农村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约占75%,高中文化的约占1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约占6%,有一技之长的约占14%。大多数未经过专门技能培训的城乡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普遍较差,从事的又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技工奇缺造成的城乡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四)无序流动的多,有序流动的少。当前,我县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分工是:劳动就业部门主要负责城镇劳动力转移工作,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农村转移工作,外经部门主要负责境外劳务输出劳工作,这种多头管理体制造成了城乡劳动力向外盲目无序流动,有组织、成建制向外输出的比重很少,仅占外出务工人数的10%。
(五)城乡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县虽然建立了县级劳动力市场,但根本不能满足城乡劳动者就业的需要,劳务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使很多城乡劳动者外出务工带有盲目性,加大了外出务工的成本和风险,导致了就业选择空间狭窄。
(六)失业保险脱保严重,扩面工作难度加大。在“十五”初期,我县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是91户13080人,因企业改制,到“十五”末期,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只有11户673人,改制后新组建的民营企业都不愿参保,断保、脱保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之改制破产企业职工了断关系失业后未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续保的积极性严重挫伤,扩面工作难以开展。
四、我县“十一五”期间扩大就业的措施及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抓住县域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城乡就业者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县将继续做好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兴办更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
《我县“十一五”期间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