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打造“千百亿”工程。开工建设华纳电子铜箔、锐展变速箱、超彩钛白粉扩建、铜化精制磷酸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精达铜漆包线、超远印制电路板、xx车辆厂车轴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xx海螺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xx皖能电厂六期、中信泰富新亚星焦化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国电xx电厂二期、铜冠机械重型矿冶装备、三佳公司涡轮离心机、特种钢材、新型智能阀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鼓励有色、铜化、精达以及中小企业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契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开展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增加总量,增强竞争力。
(三)积极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保险业,力争再引进1-2家银行机构或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增担保公司3-5家;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完善农村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横港物流园区、新火车站片区物流园建设,重点支持3-5家专业物流基地,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积极培育信息、设计、创意、会展等新型业态,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
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老城区中心商务区及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落实促进住房合理消费的政策,推动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提供廉租住房400套;加快老铜矿、露采棚户区改造,启动扫把沟区域、园林社区和立新煤矿等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家矿山公园、大铜官山主题公园等现代大型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铜文化、工业旅游等精品线路。落实“家电下乡”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继续培育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四)继续推进城乡大建设大发展。强化以铁路为重点的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做好xx至xx城际铁路建设服务工作,努力推进xx至xx高速铁路、庐铜铁路前期工作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实施畅通工程,建成西湖立交桥、青霞路立交桥和沿江高速连接线,逐步打通“断头”路,消减“丁”字路,建设市区人行立体通道,开工建设铜都大道三期工程等,改造一批城市支次道路。加快西湖新区和东、南部城区起步区建设。建成新火车站站房及站前广场、太阳历广场,整治乌木山山体,打通沿新大道、环城北路西湖新区段和滨江大道北段等骨干路网,全面拉开西湖新区路网框架,同时整治西湖环境、启动西湖公园建设。开工建设东部城区起步区骨干路网和政务文化中心;启动南部城区起步区建设。继续推进环天井湖地区和滨江地区生活岸线整治,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
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电、道路、通讯等设施与东、南部城区一体建设。加快天店路、钟顺路建设步伐。完成100公里河道清淤任务。建成西联圩、东联圩泵站。再解决3.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等国债项目。实施一批中心村规划建设示范工程。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开展“净化家园、美化环境”农村环境大整治行动,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推动县区经济加快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到农村创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配套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园区。促进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培育“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10个以上,新建改造标准化蔬菜基地1000亩以上,新增白姜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抓好粮油高产攻关、农机富民、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从今年起,取消涉农行政性收费,帮助农民减支增收。
(五)着力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创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级机构改革成果,适时启动县、区党政机构改革。实施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入划分,合理界定事权与财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性开支,实现机关公用经费“零增长”,建设节约型机关。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资本运营效益。稳步实施增值税转型及资源税、燃油税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气等价格改革与垃圾、污水处理及排污收费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改革,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市场平台,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达到30%以上。在东部和南部城区率先建立农村房屋产权流转和宅基地置换新机制。实行城乡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好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项目。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新增国家和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以上,新增市级研发机构10家以上。增强中科大创业园孵化功能。推动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市工作,加大专利成果产业化力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启动人才安居工程,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适用人才和高端人才。
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完善和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改进服务,促进民间资本投向政府主导和鼓励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拓展空间。积极畅通货币信贷政策传递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安排1000万元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县区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和经营场所,为再就业创业和返乡农民创业提供平台。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4000户、民营企业15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0家。
(六)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滨江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加快发展,加大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投入力度。构筑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铜冶炼炉渣综合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有色余热发电等工程建设,力争再开工20个以上循环经济项目。完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市发展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污染减排及生态环境建设“双十工程”,开工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中心、滨江循环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xx皖能电厂3#机组脱硫、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等工程,继续关闭和淘汰小化工、小煤矿、小球团等落后生产能力;实施钟顺河、红星河及其支流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狼尾湖和扫把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市细胞工程和环境惠民工程建设;组织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复垦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做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七)突出抓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实施民生工程。按照保障类项目扩面提标、工程类项目惠及多数的原则,在省里实施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增加17项(其中新增10项),实施45项民生工程,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在2017年市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17年市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