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中考 高考 阅读 句子 科普 评语 计划 总结 诗歌 竞赛 教育学习 | 作文大全 | 试题课件 | 诗歌大全 | 百科知识 | 文书写作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范文写作总结报告年终总结农广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农广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1-01 15:18:03   浏览次数:329  栏目:年终总结
标签:年终工作总结大全,驾驶员年终总结,http://www.qingsong8.com 农广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文 章
www.qingsong8.com w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和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笔者认为:

  一、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教育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这是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素质提高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而也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尽快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

  从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看,也迫切需要加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占39.1%,远低于城市人口占65.4%的水平。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占4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可见,当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的年限的确较短,整体素质不高,亟需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农民素质低不仅难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且也影响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既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又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有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农民能人和一批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从城市统筹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要融入市民行列,成为城镇和城市的居住主体,必须具备现代市民的意识,适应现代城市、城镇的文明要求和生活节奏。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因此说,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三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总之,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之策,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最紧迫的是要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鉴于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公共事业,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因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农广校符合国情、农情、民情,已发展成为培养新农民的主渠道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由各级政府的各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民教育培训学校,是覆盖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五级办学体系,开设种植类、养殖类、工程类、经济管理和服务类中等专业100多个,教学班延伸到乡村,拥有12000多个乡镇教学班,成为覆盖全国农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学校。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等手段,采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报刊、杂志等媒体,通过远程教育、面授辅导和生产实践,把科学文化技术传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25年来,为全国农村培养了400多万中等以上职业技术人才,开展多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已超过一亿人次,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广校由多部门联合举办,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利用各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形成办好农广校的合力,依靠重组现有教育资源,采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和统一的教学服务,教育成本低,政府办得起,农民学得起;通过五级办学体系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和农民的家里,学员可以不离乡、不离岗,既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又能节省开支,以最便利和经济的途径获得知识、技术和能力,且打破了时空限制,其容量是其他任何学校无法比拟的。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使很多人失去了接收教育的机会,农广校通过重组教育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关键在教育。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知识的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源泉是教育。要破解“三农”难题,必须要得到掌握较多较高实用技术的农民来支撑。据统计,在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培训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教育培训的竟高达76.4%,在农村中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有7200万人,小学文化程度2.07亿人,初中1.13亿人,高中和中专0.33亿人,大专以上仅36万人。

  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5%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农村有1200万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人口多、底子薄。中国以占世界1%多一点的教育经费,支撑着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全国农村每年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直接回到农村,加入到农业和农村劳动力大军。每年解决这1200万年轻一代农业人口的后续教育和培训问题,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同时,更重要的是面对量大面广的亿万农民的教育培训,压力非常大。另外,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中国广大农民仍然不富余,经济收入有限,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国情、农情和民情。因此,要实现农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农广校所具有的覆盖面广、快捷便利、成本较低、学用结合、资源共享、机会均等、开放教育、技术先进等现代远程农业教育的明显优势,积极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这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具有长远性、战略性的选择问题。

[1] [2]  下一页

,农广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标签: 新农村建设  年终总结,年终工作总结大全,驾驶员年终总结,总结报告 - 年终总结

《农广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