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考点分析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内容的复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内容的复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3-23 16:15:40   浏览次数:985  栏目:考点分析
标签:高考历史考点分析,高中历史考点,http://www.qingsong8.com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内容的复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内容的复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详解重点、难点、考点

一、原因

1、国际背景:19世纪50年代,扩大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

2、根本原因: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从英法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原因看,其根本目的是与鸦片战争相同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3国内情况:政治上,鸦片战争虽然使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侵犯,但清政府还没有完全放弃“天朝上国”的迷梦,并未从战争的失败中认真吸取教训。另外,本已江河日下的清帝国又经历一场空前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高潮,清政府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力量分散。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掠夺和倾销,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保护下,侵略者的鸦片走私活动更加猖撅,攫取了中国的巨额财富。但就整个中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居于绝对优势地位,顽强地抵抗着外国的商品倾销。

4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这两个事件只是英法发动这次战争的借口,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徘徊不前的原因:(1)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的商品有顽强的抵抗力。西方资本主义的势力尚局限在通商口岸等极为有限的地区,广大地区的以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残酷的封建剥削,广大农民的购买力极低。国商品遭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个通商口岸及其周围东南沿海地区;(2)外国输华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消费和要求。如进口的刀叉、睡帽、钢琴之类。(3)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其抵销,削弱了中国购买外国工业品的能力,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

二、经过:

1、概况:时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头目:额尔金、葛罗,美俄充当调停

第一阶段 1856年 炮击广州,二鸦片战开始

1857年 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联军在广州设立占领委员会。柏贵投降,成为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

1858年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第二阶段 1859年 大沽口之战,中国胜利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

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分析:

(1)天津条约:1858.6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十口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这就使中国进一步丧失了大量主权,为列强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内地传教的规定成了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符。

向英法两国赔款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2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2)《北京条约》:1860年10月《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的安全。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准许华工出国──掠卖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关于准许华工出国的规定,与现时我国劳务出口有本质的区别。那时的所谓华工出国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性质是一样的。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

(l)《南京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2)《天津条约》: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镇江、南京、烟台、营口。

(3)《北京条约》:天津。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特点:多:通商口岸达10个;广: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深: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队、中国腹地。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c、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公里

时  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 占 领 土 范 围

领 土 面 积

1858年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

1860年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

40多万

1864年

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

1881年

改订条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集团,开始分化;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宗教势力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向西方学习思潮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

(政治上加深了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史实: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领土进一步沦丧;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中央的干涉控制;列强开始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长江口岸自由航行破坏内河航运主权。

经济上加深了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史实:通商口岸深入到南北和内地,便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便于其深入内地侵略;允许华工出国便于掠夺劳动力;控制中国海关便于经济侵略。)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各国的侵略目标有差异。

1、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陆续完成,而俄国在1861年才进行农奴制改革。因此,在侵华过程中,英国一直是主角,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因此成为配角,俄国只是扮演“帮凶”角色。

2、在侵华目标上,英国关注经济特权、谋取经济利益,俄国主要兴趣在于扩张领土。差别的根源在于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不同。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工业蓬勃发展;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体上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经济要求相对薄弱。

3、按马克思的说法,殖民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后果。这一论断对英国适用,因为它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工业品和资本主义方式,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没有双重后果。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联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对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的双重性: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冲击了当地的落后的社会制度,传播了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种双重性在战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表现:先挖掘战后中国社会中的新的现象,归纳这些新的现象。


高中历史名师课堂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真题试卷     高三历史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内容的复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标签:考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分析,高中历史考点,历史教学 - 考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