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今年亚运会的东道主,现在整个广州都有着浓郁的运动氛围。现代人重视保健,运动更是最提倡的基本健身手段。但是,让运动更有效安全,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对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它还是治疗手段之一。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老观点会让我们走入运动误区,甚至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超室主治医师张学群介绍了最新的运动医学研究,提醒公众注意运动方式。
传统观点: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传统认为“吃饱了饭走动走动,有助于消化”。饭后散散步,促进肠胃蠕动助消化当然可以,但大量运动就不适宜选择在饭后。张学群介绍,现代运动医学专家发现:运动时间安排在饭前最适宜。
医学者通过测试证实,饭前运动可以提高体内代谢率。运动停止后,代谢率仍处于高水平,会继续消耗体内热量。此外,饭前运动还能降低糖原的储量,使摄取的食物转化为糖被身体消耗,而不易转化脂肪储存在身体中。
张学群同时强调,运动完毕后跟吃饭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由于在运动时,大量的血液流到参与运动的肌肉中去了,胃、肠等器官的血管处于相对收缩状态,因而消化、吸收机能也处于抑制状态,使消化能力减弱。此外,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的分泌大大增加,这也可以使胃肠道的蠕动减弱,使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
建议:
为避免运动时肌肉无力,可在运动前1.5小时吃一点点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面包、面条、土豆泥、包子、香蕉等食物,以保证运动中有充沛的体力。等运动完后,休息0.5~1小时再吃饭。
传统观点:一日锻炼在于晨?
对何时适合户外锻炼,医学界也有了结论。研究发现,春季冬季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严重,夏季秋季的空气最清洁。而在一天之中,中午和下午的空气较为清洁,晚上7点至早晨7点为空气污染的高峰期。
此外,由于空气污染,雾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有呼吸道疾病者、体质敏感者来说,有雾的早上可以把锻炼改在室内进行。因为当人们在雾中做长跑等剧烈运动时,身体某些敏感部位接触了这些有害物质并大量吸入,就可以引起气管炎、喉炎、眼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
建议:
看来,户外锻炼早和晚锻炼都不好。可以选择上午十点和下午四五点来做课间操或进行其他运动。相对而言,夏秋空气稍好,太阳出来得早,老人家可以在五六点钟锻炼,起雾时除外。如果你在这些时间不方便户外锻炼,那不妨将健身地点改为室内。
传统观点:运动后要吃肉补充体力?
做完运动后,大家常有肌肉关节酸胀、精神疲乏感。有些人认为,这时要吃鸡、鱼、肉、蛋类这类高蛋白食物能消除疲劳。真是如此吗?张学群介绍,国外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液呈弱碱性。人在体育锻炼后,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其主要原因是运动消耗使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刺激人体组织器官,使人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此时建议食用蔬菜水果,由于它们的成碱作用,可以消除体内过剩的酸,消除疲劳的作用更强。
建议:
看来运动之后的那餐饭摄取足够的蔬果是最有必要的。肉类蛋类也需要小量吃,但得记住,它们只是餐桌上的配菜。
,传统观念有错误 做运动饭前比饭后好《传统观念有错误 做运动饭前比饭后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