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春风吹。吹得小草绿油油,吹得花儿笑哈哈。
生:我们写的是谜语:
花儿见了摇摇摆,小树见了弯弯腰。
小旗见了随它飘,雨丝见了斜斜下。
……
【教学反思】
无论是创造性使用教材,还是创造性开展活动,最终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画风》这一课的文本重组中,我如同益智节目的组织者,领着学生在风的世界里追逐、玩耍、采撷,满载而归。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一位教师按常规教案执教时,也进行了拓展,学生的发言是“风把头发吹起来了,风把叶子吹落了……”而经过文本重组后,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对新的信息重组改造。他们由“美丽的浪花”、“翻滚的麦浪”、“翩翩起舞的黄叶”联想到“飞翔的风筝”,这诗一般的语言既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也是个性的张扬,更是情感体验的升华。我欣慰的看到,我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进行情感的铺垫,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从这一片段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只有对课文深入钻研,吃透教材,才能撷取教材的本质信息,才能重组一条兴趣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学习课文的“最短程”,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润物无声中得到落实。
文章《让个性在文本重组中张扬》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