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管理求“全”。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辅导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树立“两全”指导思想,并不排除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辅导。“全”是面向全体,即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个别辅导,即因材施教,是“全”的体现。
教改管理求“新”。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素质教育。我们要求教改“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因此,学校确定教改带头人,带领各学科教师一齐尝试教改新路,以取得教改成绩。
6、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管理
要做好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重视班级学科成绩的分析评比。充分发挥试卷分析评价制度的优势,为准确把握教学动态、考核各位教师教学业绩提供可靠依据。严肃考风考纪,结合相应的教学奖励制度,真正做到优质优酬,奖勤罚懒。鼓励老师创造优异的教学成绩,鼓励优秀教学人才脱颖而出。各校要加强新教师平时的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二、走文化兴校之路,打造书香校园、活力校园。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品位的深度彰显,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并以学生为主载体向社会扩张,打造书香校园。在优化环境的基础上,要从“读好书”这一小处着眼,逐步积淀。
1.让教师成为教科书。
从教师的特殊职业来讲,教师也是一本书,一本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书。引领教师成为教科书是一项长久工程,主要抓两点:一是人人读书,改变观念。开展“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读书活动,以促进教师在阅读、交流、反思、提升中逐步感悟到:读书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为彼此的存在而存在,为彼此的快乐而快乐。二是优化整合,解放时空。 以优化整合为指导思想,真正给师生读书的时空、发展的时空、创新的时空。
2.让学生成为读书人。
加强阅读经典专题研讨活动,每班黑板上设立“古诗角”每周一首诗,每节课语文铃响后学生读一遍古诗内容;每天放学整好队后背一遍;每周五的语文课由教师根据读书计划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质量评价,并布置下一周的阅读内容和主题。做到时时有积累,日日有背诵,确保学生古诗背诵量达到每学期20首,阅读量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倍以上。通过“阅读经典”活动的推进,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学习,也可让“亲子阅读”走进每个家庭,使阅读研究不限于语文,更不限于学校。
3.让学校成为“鉴畔书香”。
在引领师生读书、共同品悟教育的质量效益的进程中,着力做好5项工作:①完善阅读制度,浓厚读书氛围,落实时间、地点、书源;②制订读书计划,推介阅读书目,明确阅读要求;③开展读书活动,强化激励措施,倡导“亲子阅读”;④全员参与阅读,每日认真阅读,养成读书习惯;⑤试行科学评价,评比“鉴畔书香十佳”。使得“打造书香校园,品味快乐人生”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精神享受。
4、让校园成为活力校园。
继续推行“器乐普及”教育,认真抓好三点:1、确保时间集中练习,人人有乐器,个个会器乐,分年段列出曲目,利用大课间或中午30分钟加强班级训练。2、加强考核,实行分年级器乐达标活动。3、组建腰鼓队、口风琴队和笛子队,落实人员,强化训练,成为学校精品团队,随时拉得出,打得响。在“六一”前后,以儿童节日为契机,以表演、读书、书法、绘画、手工、科技、体育、信息技术为内容,开展艺术展示活动,举办“艺术节”,向社会开放,培育高雅校园文化。
三、走名师兴校之路,举全校之力培养市、县名师。
在学校管理中,重视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将有助于建设一个富有活力的集体,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用良好的环境留住教师,用政策措施培养名师。
1.实施分层次管理。
抓好骨干教师建设,形成科科有名师,组组有骨干的局面。从学校实际出发,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四个不同层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以“合格+特长”为评价导向,尊重教师的现实条件。坚持刚性约束与人本管理的和谐统一,完善考勤纪律制度。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切实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力求让教师以快乐人生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班子建设的要求是:“思想上要有鲜活力、工作上要有创新力、管理上要有凝聚力”。一要善于学习,乐于钻研。二要勇于思考,勤于思考。三要自树形象,做出榜样。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强战斗集体,既要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又要有自己的学校权威,还要善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扬起教师理想的风帆,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是:“师德为先、教学为本、教研引领”。 开展以“讲师德、讲责任、比水平、比贡献、看成效、看实绩”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加强以提高师德修养为中心的思想建设。以实际行动坚决抵制有偿家教,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廉洁从教,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
2.创设行动研究氛围。
所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相互研讨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有课题、上台子、结果子”。有课题:开学初,就要以实现自我超越为目标,结合“和谐有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研究,明确研究专题,实施所任学科的课程开发。上台子:学校积极与县教师发展中心联系,开展县,学区级专题研讨活动,根据教师个人申报,强调“同伴合作,资源共享,实践反思,改进提高”的操作原则,保证活动有效开展。结果子:力求做到“三有”:教学中有反思,竞赛中有获奖,报刊上有发表。
3、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
具有较强的群体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实践能力、反思能力是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基本特质。
(1)围绕课题研究,提升三种能力。
教育科研工作要以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为第一追求,侧重于为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铺路搭桥。要以“学习共同体教研组活动校本培训”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学”“做”“管”的过程中稳步提升研究型教师群体应具备的基本能力。①在“学”中滋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科室要注重收集与课题研究相通或相近的理论文章汇编成学习资料发至每一位课题组成员,使得参与课题研究、投身课程改革成为教师的内在自发行动。②在“做”中催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课程开发重在“实践”、重在“行动”,没有“实践”与“行动”,课程实施就没有了根基。具体行动是各学科的和谐有效课堂的子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不断转化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行动。③在“管”中提升总结反思的能力。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研究条件的好与坏,不在于参与人数的多与少,不在于研究级别的高与低,而在于坚持。规范化的管理在课题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科研管理中要突出各项资料的真实性,要大力提倡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原生态的记录以及鲜活的、有自己思考的研究体会、研究故事等资料,促进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发展。
(2)教研管理,做好六项工作。
1、扎实推进实施领导干部集体调研课制度,中层以上干部听课不少于20节(其中随堂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10节,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对问题课堂要进行跟踪研究,及时指导,废除废课、劣课、弱课,保障课堂教学质量。2、听课与评课相结合。大力推行“四课”制度,即: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汇报课、老教师达标课、骨干名优教师示范课,无论是随堂课、研究课还是公开课,都要坚持听评结合。3、建立完善教师成长记录,切实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4、业务检查实行集中检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要结合绩效考核组织每月一次教学流程检查,并及时进行反馈调控。同时,根据中层干部的巡查安排,随机检测并调研各年级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使得日常教研管理既规范又灵动。5、全面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案例,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或教学论文,争取一篇文章在县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6、正常开展“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读书活动,语文教师确保一篇以上学生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刊发。
,小学2017年工作思路《小学2017年工作思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