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年终工作总结大全,驾驶员年终总结,http://www.qingsong8.com
201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及2017年安排,
四、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不懈努力,稳步推进,认真做好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意见所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农村综合改革、建立为农服务新机制为契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求发展,以市场化取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资源的有效整合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农业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促进农业增效,以质量品牌为抓手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转移农民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农业总产值比20xx年增长4%,农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增长10%。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将细化分解如下:
1、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蔬菜、丹皮、花卉苗木、经果等优势产业,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突出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使农业总产值增长1%,农民人均增收30元左右,增幅1%;
2、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县水产开发总公司、东联乡河蟹养殖协会、铜大、天宝、正强、四洋、华宝、国邦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扩大特色水产品、优质畜禽养殖的规模与效益,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养殖业同比增长8%的目标,即净增1750万元,使农业总产值增长2.5%,农民人均增收65元左右,增长2%。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抓好农业“双百工程”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壮大现有的省、市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进入市场的能力,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20xx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000人以上,劳务输出达到6万人以上,新增劳务经济收入3400万元;通过加快东部城区和工业园区等建设,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实现农民收入人均增收128元,增幅4%。
5、大力争取国家及省市政策性投资。抓住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我县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的投入,以及市对我县农村生产性水电费和生态公益林的补贴,加大农村失地农民保障,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的土地资源性收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三)主要措施
1、调整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农业发展基本思路,结合我县实际,通过资金、政策和市场引导,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是在洲圩区狠抓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10万亩优质粮、10万亩优质油、6万亩优质棉、3万亩无公害(水生)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分别达1万亩、1.5万亩、0.5万亩和0.6万亩;二是在后山区以农业生态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为主体,大力发展丹皮、生姜两大特色农产品,建成2万亩中华白姜和2万亩丹皮生产基地,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分别达0.2万亩和0.3万亩,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构建绿色生态县;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东、西联和胥坝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2万亩(包括0.3万只网箱养殖),使县水产良种场人繁能力达到4亿尾;建立五松、西联畜禽养殖走廊(小区)和钟鸣、天门后山区草食性动物养殖基地,使全县规模养殖场(大户)达200个以上,全县规模养殖率达到60%;四是在沿江快速通道两旁和“一主两辅”城区周围,以绿色长廊、花卉苗木、经果林建设为主,积极发展并形成城区近郊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在该区内加快农业经济循环园建设,建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区。
2、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建设。农业项目是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将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围绕市里所确立的主导产业(产品),结合全县农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建成一批能与市农业发展项目相衔接的农业项目库,以项目为载体争取市里对我县农业发展的支持;二是对在手的林业德援项目、世行项目、生态公益林项目、绿色长廊二期项目、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南方大口鲶规模化人工繁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债能源项目、产业化示范县项目、国家级生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阳光工程项目、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抓紧组织实施,力争早日发挥效益;三是对渔病防治中心项目、网箱养鱼项目、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和土壤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尽快立项实施。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注重项目质量,切实抓好农业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3、壮大龙头,搞活产品流通。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县特色农业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按照重点扶持,集中扶持的原则,加大对我县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二是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粮、油、棉及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和鼓励外地工商资本到我县创办、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我县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同时,对这些农业项目实行比工业项目招商更优惠的政策;三是不断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培育“双百”示范大户达300户,辐射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并通过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的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支持力度,促进他们向“公司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快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为农产品的流通保驾护航。充分运用连锁经营、产销直挂、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手段,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确保农资与农产品质量;五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单位与个人进行农产品商标注册,争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以及著名、驰名商标,认真组织实施“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加强对我县名特优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提升我县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六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重点建设生姜、丹皮、名优畜禽、特色水产、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协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4、强化培训,加快转移步伐。一是围绕市东部城区和县经济循环园建设,以实施“阳光工程”为抓手,在突出为本地企业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定向培训、定单培训的原则,积极拓展农民工的输出渠道和规模,确保输出的目的性和有序性,力争培训转移3000人以上,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二是配合城建、公安、社保等部门,加快与市职能部门的对接,做好被征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转移工作,积极稳妥地引导他们由农民向市民过渡;三是通过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跨世纪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积极引导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走向东部,通过换脑筋、学本领、积资本,实现“孔雀东南飞,凤凰再还巢”,带动全县市场农业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201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及2017年安排